媒介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介人物 > 正文

向记者汤计致敬——新闻界同行热议汤计事迹

信息来源:中国记协网浏览量:2065更新时间:2015-02-13 10:59:33

编者按:为表彰在推动呼格吉勒图案重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2日在京授予汤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并邀请来自新闻界同行就汤计事迹进行座谈。

新华社党组成员、副社长 周树春

    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汤计同志秉持强烈的责任感正义感,通过锲而不舍的采访和准确权威的报道,推动呼格吉勒图案这一全国关注的重大案件重审,使人民生命得到尊重,使法治尊严得以彰显,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深入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坚守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

    不久前,新华社党组作出决定,对汤计同志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蔡名照社长在记功表彰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并号召全社同志向他学习。今天,中国记协决定授予汤计同志“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这既是对汤计同志个人的高度肯定,也饱含了全国记协领导对新华社全体采编人员的深深期许和巨大鼓舞。下面,我从新华社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一、进一步弘扬服务大局、履行职责的使命意识

    自诞生之日起,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当好“喉舌”“耳目”,一直是新华社的建社之本、立社之魂,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作为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从瑞金、延安到西柏坡、北京,党中央走到哪里,新华社就跟到哪里。想中央之所想,急中央之所急的使命意识深深扎根在每个新华人的心中。

    正如蔡名照社长指出的,今天,虽然时代变迁、社会变革、形势变化,但新华社发挥“喉舌”“耳目”作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定位没有变,新华社记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的基本要求没有变。在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为时代书写,满腔热情为人民放歌。深入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解社情民意,洞察世界风云,真实客观全面地向中央反映情况,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二、进一步弘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采访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对新闻工作者而言,调查研究更是安身立命之本。汤计同志长期扎根基层,采写过数百篇调查性报道,他反映的问题很多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推动了问题解决。同样,历史上创造出突出业绩的新闻工作者,无一不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楷模。要奉献出经得住时代洗礼、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新闻记者就必须把根扎在基层,把自己融入生活。

    田聪明主席在担任新华社社长时强调,学习、调查、思考是新华社记者的基本功。深入社会最基层调研,是我们搞好报道、履行好职能的基础。如果什么时候觉得对某些报道心里没底了,就赶快到基层调研,准能找到托底的答案。如果不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即使当上几十年记者、编辑,也很难有大的成就。

    今天,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同以前大不一样了,新科技浪潮使得我们置身信息爆炸的海洋。面对众声喧哗的舆论生态和纷繁复杂的利益格局,更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沉下心来、俯下身去,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增长才干的必修课。使我们的报道选题、观点、事实、数据立得住、站得稳,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

    三、进一步弘扬勿忘人民、服务人民的新闻情怀

    穆青同志题写和践行的“勿忘人民”四个大字,一直是新华社事业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源泉。在过去的80多年中,一代代新华人跟随党走在时代前列,反映人民呼声,鼓舞人民斗志。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这既是我们历久弥新的宗旨,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汤计同志为民情愿、九年“呐喊”,充分体现了这种“心为民所系、责为民所担、魂为民所立”的新闻情怀。如他自己所说,“你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地道,你不可能捕捉到好的新闻线索,更不可能采写出打动千万读者的好的新闻作品”。

    当前,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就是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始终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体察人民疾苦,反映人民心声,表达人民意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报道正确与否的标准与尺度。进一步把宣传党的主张和通达社情民意结合起来,成为党和政府信任、人民群众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四、进一步弘扬实事求是、不畏困难的职业精神。

    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耳目,是社会良知的守望者,“铁肩担道义”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80多年来,新华人始终坚持这一原则,真实记录时代发展变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华社记者始终坚定不移地为改革开放鼓与呼,有力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汤计同志在他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反映真情、发现真相、追求真理,就是这种精神的传承和体现。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转型关键期,各种挑战困难彼此叠加,各种利益诉求相互交织,各种矛盾问题盘根错节,新闻报道面临的环境空前复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把实事求是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新闻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敢于涉及深层矛盾,敢于“啃硬骨头”,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切实担当起新闻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新华社2015年工作会议上,新华社党组要求全社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新华社工作的重要指示,准确把握新华社的性质和任务,把新闻报道作为全社工作的中心,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并将其作为今年业务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天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学习汤计同志的工作,坚持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走转改”,不负党中央重托,不负人民群众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 刘学渊

    中共新华社党组日前决定,对在推动呼格吉勒图案重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中国记协授予汤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九年努力不寻常,汤计获得殊荣当之无愧。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学习汤计扎实调研的工作作风,但深一步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像他那样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新闻采编工作的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并就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的立场是一以贯之的。我们人民日报社研究部2013年9月在写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的研究报告时提出,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和升华,人民性是党性的主要来源和根基。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以党性引领方向。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人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敢讲、不愿讲了。加之处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利益多元、价值选择多向、思想意识多变、诉求表达多样,一些新闻工作者思想产生游移,“勿忘人民”的观念淡薄了,行动上出现了偏差甚至是错误:有的为了讨好领导而达到职级提升的目的,一味报地方的政绩如何突出,而不去扎实了解基层百姓的切身感受;有的为了小团体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搞“有偿新闻”或者“有偿不闻”,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被置诸脑后;有的为了完成分数考核任务,靠“扒网”写稿,更有甚者大笔一挥,把通讯员的稿子写上自己的名字便广而发之,这是典型的“剽窃”行为。凡此种种,既谈不上党性,也谈不上人民性,更谈不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

    在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景下,新华社记者汤计为了一起普通百姓的冤案重审,九年奔走,五上内参,只是“为了还孩子一个清白”,更显得难能可贵。正是靠着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冤案终将重审的坚定信念,靠着“万家忧乐在心头”执着的为民情怀,靠着作为人民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汤计做了他以为应该做而今天不少记者却难以做到的事情,这是他最令人佩服的地方。

    汤计的事迹已经频见报端,其中一句称“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确如此,中央领导的多次批示,新华社领导的积极鼓励,内蒙古自治区政法系统支持重审的举措,当地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都是推动案件重审并最终宣判呼格吉勒图无罪的重要力量。虽然当初办案的当事人因惧怕追责而拖延甚至阻挠,但党心民心不可违。这一案件的重审,彰显了公正的力量、法治的力量,生动地诠释了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

    我和汤计同志大概年龄相仿。记得有一家严肃的报纸刊文称,“50后”是“理想主义的最后一代。”这个说法是否准确,可以讨论。作为“50后”群体的一员,我觉得它在一定程度上标注出了这一代人的精神品格。“理想主义”是一个光荣的标签。为了新闻理想,我们坚持党性,心向人民,颂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一生奔走,乐此不疲。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也曾为河南沈丘县两位蒙受冤案的农民鼓与呼,报道引起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重视,最后沈丘县人民法院重审,将两位农民无罪释放。当两位农民的家属到北京向我表达谢意时,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人民记者的职业荣光。真诚希望新闻界薪火相传,后来人比我们做得更优更好!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副主任 任永蔚

    我来自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我们部门负责政法领域的报道,所以当呼格吉勒图案沉冤昭雪时,我们部门先后有多名记者与汤计老师有过面对面的沟通和采访,大家都为汤计老师的职业坚守和人本情怀所折服,在座谈会之前,我和一些年轻同事做了交流,我们向汤计老师学习,该学什么?讨论下来,我们有三点体会:

    一是向汤计老师学担当。“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也是以上率下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意识。新闻工作说到底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理念,才会从思想上感情上走进人民群众的内心,体察百姓疾苦。正是这种把群众当亲人的情怀让汤计老师十年来始终陪伴在呼格吉勒图的父母身边,不离不弃。当然,敢于担当,就有可能给自己找麻烦,就有可能得罪人,从呼格吉勒图案到曾经轰动一时的王木匠案件再到“万里大造林”非法集资事件,我们看到汤计老师一路走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利,不畏权势,不抛弃不放弃,始终秉持着良知和正义。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现在我们的一些同行,把担当看得轻了,把负担看的重了,把责任看得轻了,把得失看得重了,以这样的态度从事新闻工作,就无法做中国号巨轮前行的瞭望者,只能是随波逐流的迷航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向汤计老师学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二是向汤计老师学定力。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青年干部要不为一时议论所动,不为一时扬抑所惑。这句话放在记者这个行当同样适用。汤计老师在呼格吉勒图案上跟踪九年,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资源,把所有该做的都做了,他坚信“真理在手,正义迟早会来。”这种坚持、这种定力让人肃然起敬。现在我们一些同行坐不住冷板凳,舍不得下笨功夫,只有碎片化思维,满足于刷存在感,甚至面对诱惑,不讲规矩,缺乏基本的政治定力、职业操守和业务功力。当下舆论场众声喧哗,借助互联网,一些消极负面因素得以放大,这更需要我们主流媒体能够保持定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流价值观,发挥好引导舆论的中流砥柱作用。近几年,我们社会新闻部的记者先后揭开了瘦肉精、毒胶囊背后的行业黑幕,推出了杨立学讨薪记、马子硕求医路等“走基层”报道,去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头号难题”,是记者历经三年跟踪拍摄浙江嘉善县一起拆迁信访积案的化解全过程。这些节目拍摄时间短则需大半年,长则跨越两三年,记者能够持之以恒、孜孜以求,体现的就是定力。今后我们还需要向汤计老师扎扎实实学定力,惩恶绝不手软,扬善饱含深情。

    三是向汤计老师学调研。在汤计老师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走转改”三个字,但是每一篇报道都是他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发现真相、把话语权还给父老乡亲的社会调研报告,体现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我们中央主流媒体要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耳目,就必须重视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用好这个传家宝。我们央视新闻这几年的“走基层”报道推出了一些好片子,靠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调查研究,接通天线地线两根线。今后在打造“走转改”升级版的过程中,央视新闻将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做出央视新闻的“调研体”。

    学担当,学定力,学调研,这是我们向汤计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也将是我们学习汤计老师的实际行动。

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 张显峰

    汤计同志的事迹,让我想起老新闻工作者、新华社前社长郭超人先生的名言:“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什么是“铁肩担道义”?这就是。汤计的报道换回了正义,虽然是迟到的正义,但他还了一家人的清誉、法治的清誉。作为同行,我深深致敬。

    汤计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实至名归,他的职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学习。

    一是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提问是记者的天职。新闻人天生就是与问题打交道的,敢不敢、能不能处理热点、难点问题,关乎媒体公信,关乎新闻工作成败,关乎社会进步。汤计抓住一个带有典型意义的司法个案,稳扎稳打,一手调研,一追到底,推动问题解决,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二是持之以恒。九年五篇报道关注一个问题,很不易,这种韧劲值得感佩。做过舆论监督报道的人都知道坚持之难。正因为坚持和正义,他才能够取信于各方,也才能够深入事件核心,第一时间获得独家信息,使其监督变成实实在在的正义力量。

    三是守正之心。其实,这个时代不缺少批评,到处都是意见,到处都是声音,到处都是质疑,但缺少客观的批评,缺少建设性的批评。这个时代不缺少监督,到处都是眼睛,到处都是摄像头,到处都是曝光点,但缺少理性的、不偏激的推动者。汤计推动呼格案历经九年,诱惑和阻力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因为这种“正”,恐怕难有今天的结果。

    四是情怀担当。做新闻归根到底靠的是情怀和担当,一时热情难持久,对内心信仰的笃定坚守和对职业的敬畏最可贵。习总书记说,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一个大记者,或者说成熟的记者,要件一定有很多,比如资历、才气、勇气和思想,可能因人而异,特长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深深根植于其职业生涯的人文情怀和职业担当。敬业的记者可以忘我,但不可忘记自己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新闻人,更不可忘记自己面对的是可能会被自己改变命运的人。

    最后,我要特别说的是单位支持很重要。影响这么大、牵涉面这么广的舆论监督没有单位的支持,是很难想象的。幸运的是新华社的领导们有担待,顶着压力,给了空间。这也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媒体人常常讲传播正能量,何为正能量?仅仅是正面报道吗?我认为不是。舆论监督不等于负面报道,不等于负能量,如果它的目标是善意的,过程是客观的、依法的,结果是正义的,它就是正能量,就应该支持。

    互联网时代,媒介品牌的公信力必须靠有影响力、推动社会进步、反映真情、揭示真理和真相的新闻作品来树立,必须靠一批有良知、有担待、守正气的记者去维护。

    请允许我再次向汤计致敬!向所有坚持调查、捍卫正义的同行致敬!中国教育报编辑部会号召全体编辑记者深入学习汤计的事迹和精神,继续努力为新闻宣传工作贡献力量,不负时代所托,无愧职业使命。

人民铁道报社副社长 毕锋

    很高兴能参加这个座谈会,非常感谢记协给我们《人民铁道》报这家行业报一个发言的机会。

    呼格吉勒图冤案历经18年终于得到平反昭雪。很多关注这一事件的人,都会为一个青春的生命无辜陨落感到惋惜,会为某些部门糊涂判案感到愤慨,会为正义终得伸张感到欣慰。但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除了以上感受外,我们更为9年坚持不懈追踪此案、推动冤案昭雪的同行——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同志感到自豪,更为自己所从事的新闻职业感到自豪。

    汤计同志推动冤案昭雪的事迹,让人重新审视记者这一身份,重新思索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承担什么职责,发挥什么作用。汤计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是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的典范,是坚守责任、勇气和关怀的楷模。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是汤计同志让人又一次认识到了记者的责任。人们常说,记者就要“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从汤计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道义的力量。这种道义,不只是中国传统讲的“义气”,不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更是一种对真实的追索,对法治的维护,对正义的信念。在呼格案重审过程中,以汤计同志为代表的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了富有建设性的监督作用。汤计同志曾谦虚地说,他不是呼格案平反的决定因素,没有他,也可能会有其他的道路。但我相信,如果不是汤计同志忠实履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案件平反可能会有更大的波折,道路可能会更漫长。新闻的介入,推动了正义的实现。

    二是汤计同志让人又一次认识到了记者的勇气。汤计同志为呼格案奔走呼告,其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的困难和阻力面前,可能许多人会选择放弃。毕竟做这样的事带有风险,不做这样的事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汤计同志深信党纪不可违,国法不可欺,深信真实不容被遮掩。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无怨无悔坚持了9年。这背后,正是一名记者的勇气在支撑。

    三是汤计同志让人又一次认识到了记者的关怀。呼格的父母都处在社会底层,法律知识有限,自身力量有限,发声渠道有限。单凭他们,恐怕很难为呼格平反。汤计同志对呼格父母的帮助,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也正是记者这一职业的题中之义。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为人民发声,为人民立言。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用手中的笔为人民群众凿光,在声音沉寂的地方,用手中的笔为人民群众呐喊。

    可以说,汤计同志生动诠释了“优秀新闻工作者”这个称号,他是坚持党性原则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典范,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楷模。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汤计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又一次彰显了新闻的价值,展示了新闻工作的力量,证明了新闻工作者的荣光。我们每一个身处这个行业的人,都感到“与有荣焉”,也因此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们要学习汤计同志,忠于职业,忠于人民,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让新闻工作更有尊严,更具力量,更加荣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 孟威

    真实与假相,准确与错误,是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在面对的事情。真实是报道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恩格斯说:要“刊载真正的新闻、真实的报道”。但什么是真实,在理论和实践中历来有两种思想观念,一是符合论(correspondence),二是融通论(coherence),前者是说,只要报道与存在的现实契合就是真实,而后者则强调主客观的一致和无矛盾,要求记者勇于追求真相。我想,新闻工作者不仅应该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者,更应该是真相、正义的捍卫者。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坚持新闻真实,报道才有价值。能够把事实真相客观公正地反映给公众,还原历史原貌,才无愧于职业操守的客观要求和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汤计记者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说明和佐证。

    新媒体时代,信息泛滥,责任心稍加懈怠,对于真实性的理解就会流于表面化。近些年来,传播环境开放,网络谣言也随之泛滥、屡禁不绝,而一些媒体、媒体人有意无意地参与到传谣过程中,造成对媒体真实性的损害,也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究其原因,与媒体人认识上的偏差和责任意识削弱有很大的关系。

    如何秉持真实、报道真相,不虚构、不杜撰是底线要求,在此基础上,更要深入调查研究,“实其事”、“求其是”,学会真实把握和反映事物的全貌,而不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或偏听偏从似是而非。像汤计这样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为揭示真相数年如一地奔走、呼吁,回应社会诉求,用记者的独立和清醒为新闻界做出了表率,他身体力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思想是产生真实报道的深刻原因。我想,这种咬定真相不放松的责任意识,来源于记者的党性、理性、良知和担当。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汤计既是一个新闻人,也是一个法律人、道德人。他秉持党性要求,用理性、法治思想指导深度调查的整个过程,头脑中具有鲜明的法律意识。同时,他不辞辛苦地钻研、坚持不懈地采访调查、核实真相,表现了对于百姓人生的深刻关怀和真挚情感。记者用良知和真情去关怀,用冷静客观之笔去记录,真正体现出了心为民所系、责为民所担、魂为民所立的精神理念,也使新闻报道更有深度、温度和厚度,提高了报道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这让我们对新闻工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 许向东

    从汤计老师的事迹中,让我首先想到的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近两年,新闻界发生了一些事情,陈永洲、沈颢事件,包括前不久“姚贝娜病逝”的报道引得公众对新闻记者议论纷纷,关于新闻记者职业精神的话题显得愈发严峻。

    一百多年前,中国出现了首批职业记者,绵延至今,记者和媒体的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改革不断深化并进入了攻坚阶段,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社会观念,使意识形态中增加了新的内容,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增加了舆论格局的复杂性,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公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通过媒体来表达其利益诉求和真实心声,更需要记者“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精神。这是因为,在社会转型期有悖于公平公正的事情屡有发生,传媒和新闻工作者也可能会面临各种利益诱惑,加上社会舆情的复杂,增加了人们对是非曲直的研判难度。

    在人人可以手握麦克风的自媒体盛行的时代,面对众生喧哗,职业新闻工作者在社会舆论中的引领作用不可轻言放弃。多年前,郭超人社长曾经说过:“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 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怀着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新闻来影响更多的人,号召大家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2013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如何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呢?就是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勿忘人民”的职业精神。穆青同志把这种职业精神概括为六句话:对党的新闻事业忠贞不渝,对人民利益的满腔热情,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对大是大非的仗义执言,对新闻报道的求真务实,对职业新闻的严格自律。在社会转型期,记者的职业精神更包含了对真相的追求、对正义的守卫和对社会的担当。

    如果说“铁肩担道义”的核心是“道”,即职业精神的话,那么,“妙手著文章”则侧重于“术”,即记者的业务能力。如何培养、提高新闻专业同学们的职业精神和业务能力,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闻教育工作者常常思考的问题。当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敬畏感、神圣感、自豪感,才会有了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实现职业要求的精神和信念。

    新闻技能是基础,新闻理论是支撑,而新闻职业精神则是灵魂。对新闻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帮助同学们掌握必要的业务技能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同学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信念,培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文情怀。使同学们认识到,在新闻记者的职业品质和品性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命运的关爱,对人性的尊重,对人格的维护,并以卓越的技能和恰当的方式,成功实施新闻记者的职业使命。

    无论是舆论监督,还是纠正错案,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反思这起冤案的形成以及纠正的过程,不仅对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意义重大,而且也将对舆论监督的发展和新闻职业精神的重塑产生积极影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白贵

    学习汤计同志非常必要、也非常需要。我个人感觉到汤计同志的事迹有四个特点,这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第一个特点是“正”,心正、气正,在行为当中是守正。在言谈举止当中能看出这个人一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有一些事即使从你的身边经过,从你的手上流过你也不会对它特别的留意,或者是对它发生兴趣。一个心正、气正的人才会关注这些事。不是我们能否碰到这种事,而是我们平时在这方面不留心、不用心、不关心。学习汤计同志第一个特点就是“正”。

    第二个特点是“爱”,这正是为人之道,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怀。做记者的,对普通百姓、对弱势群体不能少了爱,现在的记者中确实有很多优秀的记者,也有很多记者学的很聪明,遇到一些麻烦事,比如说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报道,或者是得罪人的事,不愿意惹那个麻烦。当普通百姓中有诉求需要我们去呐喊时,有些人考虑给自己带来的麻烦,所以会绕道走。但我觉得汤计同志有这种爱,有对百姓的深情。我看他的事迹里面,无论是树正面典型,还是舆论监督都做的非常好。

    第三个特点是“深”,这是作为记者非常突出的特点。现在很多记者做新闻没有沉下去的意识和不愿意沉下去的功夫,浅尝辄止、走马观花。但汤计同志长时期做基层报道、深入到群众生活的底层,才能做出有深度、有力量的新闻作品。

    第四个特点是“韧”,自己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就坚持到底不回头,这种韧性也是我们缺少的,现在中国的新闻院校需要学习这样的榜样,我也希望汤计同志的事迹能够在全国新闻院校里面得到更广泛的宣传,能够起到坚定新闻理想,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带给新闻院校学子新闻的力量。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副台长 张红力

    中国记协授予汤计老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让我很受鼓舞,这不仅是对汤计老师的肯定,而且是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鼓舞。因为长时间以来我们在新闻采访工作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些困难来自于各个方面,来自于各种打招呼,各种威胁甚至恐吓,有时还来自于我们队伍内部。今天,中国记协对汤计同志进行表彰,高规格强调“新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使得我们这些汤计的同行们——党的新闻工作者得到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性指引。汤计老师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依法、客观、理性、富有建设性监督,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这里,我想结合自身的一些实践,谈谈对汤计老师精神的理解,以及我们在工作中对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的践行。

    一、记者报道某全国知名大医院一台手术分两次

    做,推动医疗管理制度监督

    在一则医疗新闻的报道中,记者高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采制了“医院一台手术分两次做”的新闻专题,这篇报道获得2014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市民王女士在某全国知名大医院做4颗直肠息肉的切除手术,在手术台上被医生告知医保只能报销其中两颗的费用。如果想全都报销,需要重新挂号,再做一次手术。王女士说,尽管对这一规定存在疑问,但是她不愿意二次受罪,只能去交这部分所谓自费的费用。经过调查,记者高翔了解到,这是这家大医院内科大夫出于绩效考核等原因,诱导患者一台手术开两次刀。

    记者采访还原了患者手术过程并且和医院核实了事件的真实性,但该医院通过各种资源渠道,希望报道不予播出。记者及时完稿,完成播发。最终,医院道歉,承诺给患者退款并改进管理机制。

    这篇报道以全国知名医院的一台手术着眼,紧扣医患纠纷这一当下社会热点,平衡报道当事多方的诉求与困境,追问事故的深层原因。于反常处选题、长远处立意,本报道秉承新闻专业主义,对监督医疗管理制度,缓和医患矛盾,具有实在的推动作用。这篇报道获得2014年度中国新闻奖。

    二、记者关注农民土地问题,学法用法深入调查

    在北京这样正在大规模城市化的地区,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迅猛发展的房地产业,使土地迅速升值。为了绕过严格的土地监管,一些农业用地被非法侵占,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是在2006年的时候,新闻广播记者连新元就曾经调查了一起郊区县农村土地违法问题。

    虽然国家和北京市三令五申要把土地确权到户,但位于北京郊区某县的一个村镇为了方便开发牟利,采取“以租代征”等方式非法占用农民土地。记者接到村民电话之后,马上展开了采访调查。因为土地问题比较敏感,法规庞杂,把握政策的难度大,所以记者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打印阅读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材料有200多页。记者先后6次前往郊区采访,采访对象总共有50多人,录音素材400多分钟,调查持续20多天。

    对村镇干部的采访是重点和难点之一。采访中,记者被两次轰出村委会,镇干部对于记者的到来也显得异常警惕,记者几次发现有人跟踪,甚至接受记者采访的村民也受到不明身份人员的恐吓。由于记者掌握了大量事实,并且对政策法规进行了精心梳理,在面对村镇干部时能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并通过巧妙的周旋,使对方的回答陷于自相矛盾之中,最终揭示了土地违法的本质。

    报道播出后,“以租代征”问题受到北京市有关部门关注,成为重点打击的违法用地行为。

    这是我们在新闻工作中的实践,也是我们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的实践和理解,当然这些和汤计老师的工作相比微不足道,我们会以汤计老师为榜样,以这次座谈会的精神来鼓舞大家,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

北京青年报社深度版组主编 宋建华

    汤计同志是采访事实真相、坚持反映问题、并推动问题解决的榜样,他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抓住一个带有典型意义的司法个案问题,稳扎稳打,一追到底,以采访到的事实真相,坚持反映问题,并推动问题得以解决。

    在北青报深度报道版组报道呼格吉勒图案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汤计老师方方面面的帮助,深受感动。在汤计老师的眼里,新闻同行、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他的报道是一样的。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推动呼格吉勒图案的最终解决,推动这个社会法治进程的建设,而不是仅仅作出自己的独家报道。汤计老师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

    回顾过去一两年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到其中有一条主线就是各地对冤案的纠错,在这当中呼格吉勒图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案例。汤计老师为此坚持九年,不离不弃,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名至实归。像呼格吉勒图案这样的案例,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动案件本身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法治进程的极大推动。它让案件当事人、公检法司各部门,以及当下中国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会深受启迪,感到震撼。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4&id=115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