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介人物 > 正文

在基层践行党报记者的新闻理想 —记温岭日报温浩杰

信息来源:《三项学习教育通讯》浏览量:1965更新时间:2013-12-02 18:01:36

在基层,践行一个党报记者的新闻理想

——记温岭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温浩杰

温岭日报社

温浩杰(左)在东门头村渔船上采访

    温浩杰在温岭日报挂职常务副总编辑整整3年了。

    在温岭日报分管新闻采编业务这3年来,他和温岭日报编委会成员居高望远、深耕本土、力求创新、贴近群众,不仅使报纸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报社培养了一批人才,还搭建了全媒体战略转型框架,使报社真正成为温岭舆论引导主阵地。

    温浩杰曾在浙江经济报、钱江晚报从事新闻采编18年。从2006年到2010年,他先后参与了乐清日报、瑞安日报、永康日报、温岭日报的6次改版。2010年10月,温浩杰到温岭日报挂职常务副总编。在工作中他发现,温岭日报缺乏主题报道、策划报道,本地新闻较少。他把策划报道作为采编工作重点,要求每个部门每个月必须有一个策划,以此培养部门和采编人员策划意识和创新意识。2011年,报社平均每月策划报道有5个,去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现在各种策划报道、特刊成了温岭日报的亮点。

    采访“最牛钉子户”,36小时没休息

    2012年11月30日,在各方努力和解释下,温岭“最牛钉子户”罗保根终于答应搬迁。下午3点,温浩杰马上带着两位记者赶到拆迁现场。在现场办公会议上,温浩杰得知,此次罗保根答应搬迁,并不是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政府答应了额外条件。拆迁补偿政策与别的拆迁户是一样的,只是政府工作人员做了更多解释工作,打消了一直存在于罗保根心中的顾虑。

    12月1日凌晨3点,温浩杰拿着1500多字、有具体事实、详细解决过程的通稿送到拆楼现场指挥部审稿。经过数次修改,“温岭史上最长的通稿"终于敲定发出。这时,温浩杰又提出了新的请求:“除了通稿,温岭日报还能不能再发一篇通讯,专写罗保根搬家的过程。通过细节,让市民看到罗保根是自愿搬家,是政府帮着他们搬家,同时也看看他搬家后的生活好不好,听听他心里的话,让读者了解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过程和意义。”

    这对温岭日报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一夜未眠的温浩杰布置记者一大早赶去采访搬到女儿家过渡的罗保根,实地了解他的生活和心情。回来写稿、改稿、上版,直到当晚签完最后一个版样,温浩杰才舒了一口气。到这时,他几乎36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第二天,温岭日报特别加刊,用两个整版篇幅报道了“最牛钉子户”拆迁稿件《想通了,路通了》、《事定了,心定了》。这组报道后来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磨标题磨到抓狂,谈工作谈到半夜

    温岭日报的采编人员一直很紧缺。温浩杰到报社工作后培养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成为工作重点之一。

    首先被“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的是报社的中层干部。时政部主持工作副主任吴鹏飞说:“最痛苦的是他让我们反复打磨标题。原先我们习惯于做的标题都偏硬,温浩杰来了以后,常常因为一个标题让我们修改多次,并且不厌其烦对我们讲怎样做好标题。有时候连改几个标题都被他否决,真是令人抓狂。但是,当我们痛苦一晚上终于想出一个好标题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是无法言说。”

    网络部副主任吴海滨是中层干部中被温浩杰“约谈”最多的人之一。2011年,报社准备大幅度对温岭新闻网、虎山论坛进行改版,网络部承担的任务最重。温浩杰经常在值班间隙将分管编委和网络部负责人请到自己办公室,分析国外国内先进网站的优势,交流改版建议,常常一谈就到半夜。

    对于刚进报社的新人,温浩杰和报社编委会成员一起,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帮助他们明确职业规划。新进报社人员试用期满后,要进行一次同题采访,所写稿件由编委会领导和部主任打分并写出点评,最后由温浩杰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

    新进人员工作转正时,也要经过考评,而且只有70%的新人能够如期转正。

    温浩杰说:“通过各种制度和机制,选拔优秀人才,淘汰不合适人员,最终使采编队伍成为一支精良、善战的团队,这才是报社发展的真正动力。”

    “汤圆、披萨、暖手宝……他总能给我们温暖的惊喜"

    去年元旦前夕,温岭全城都弥漫着节日的气氛,温岭日报办公大楼灯火通明,夜班正做得热火朝天。

    晚上9点多,温浩杰走进办公室,给值夜班的编辑记者每人一只包装精美的礼物盒。办公室里一片惊喜,同事们拆开一看,哇,是一只暖手宝。“我正在抱怨节日值夜班好冷,收到这样温暖的礼物,心里那个暖啊。”时政部副主任江盈盈说。温浩杰副总编经常给我们温暖的惊喜。每年元宵节,他都会买来汤圆,亲手在办公楼下煮好,一碗碗端给上夜班的采编人员。那年温岭第一家‘必胜客’开张,他自费买了披萨和饮料,让大家一起尝鲜。记者走基层到农村,回来后,他又不声不响把每个人在田间地头的照片制作成艺术相框,让同事们作为永久的纪念。"

    “生活里,他不像一个副总编,更像一个亲切的朋友”,这是温岭日报所有人员对温浩杰的印象。

    100多张没有报销的火车票

    温浩杰是杭州人,妻子范棕莲在台州黄岩工作。从谈恋爱、结婚生子到现在,8年来,两人一直两地分居。今年,儿子要上小学了,被送回杭州,由70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一家三口分居三地。

    说起这个工作狂老公,范棕莲眼泛泪花:“我怀孕的时候,他还在钱江晚报工作,很少有时间来看我,从来没有陪我做过一次孕检。剖腹产生孩子那天,我打电话给他,他说会尽快从杭州赶过来。结果,孩子都生出来了,他还没有到。这么多年来,我们相处最长的时间是我在杭州休产假的那半年。”

    在温浩杰的抽屉里,留着100多张来往杭州、温岭、黄岩的火车票。温浩杰说,这是到温岭工作以来因私事回家买的车票,没有报销。这些车票,无声地见证了他两年多来对父母、对妻儿的牵挂和无奈。

    对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温浩杰愈加感到内疚:“一边是杭州的父母,一边是黄岩的妻儿,我都很少有时间照顾他们。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更不是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正是由于温浩杰和所有温岭日报编委会成员的不懈努力,两年多来,温岭日报的办报质量有了很大飞跃,并逐步形成纸媒集群、网媒集群、移动媒体集群、户外媒体集群组成的全媒体矩阵,努力转型升级,向全国一流县市传媒发起冲击。从1995年复刊到2010年的16年间,温岭日报仅获得过两个浙江省新闻奖。而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温岭日报共获得各类奖项70多个,其中浙江新闻奖6个。

    温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慷谈到温浩杰时非常激动:“温浩杰是一名优秀的新闻从业者,他大胆创新、新闻为民,带头深入一线,努力培养人才,为温岭日报的事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标杆。”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4&id=711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