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佳作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佳作 > 正文

多轮驱动:追寻城乡统筹“耦合效应”

信息来源:贵州记协网浏览量:6464更新时间:2013-02-18 22:11:28
 

多轮驱动:追寻城乡统筹“耦合效应”

——遵义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观察

本报记者 张兴 向永东 孙晓蓉 陈富强


  遵义工业化,帆悬“好”与“快”疾速向前,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波澜相随,三个“轮子”一起转,干部群众喜从心来。

  5月中旬,全省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代表感受“遵义速度”,城建提速是炫目亮点——东部、南部新城高起点大魄力推进,共青、东南大道等骨干路网渐次形成,新蒲新区依托机场、高铁车站打造城市组团……遵义市区,200万人口“大城”框架耀然眼前,脉络清晰。

  “加速度”还在延续:522,遵义市政府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相约”,5年内向新蒲新区投资百亿元。527,总投资400亿元的保利遵义南部新城又开工奠基……

  遵义农业现代化,日显与工业化互为空间、互相推动的紧密关系。全市强力推进的十大工业产业,半数直接依靠农业提供原料。遵义每年新增7万农村转移劳动力,不能不说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多有相关。

  “只有三化同步,工业化才有空间保障,城镇化才有产业支撑,农业现代化才有长久动力。”市委书记喻红秋、市长王晓光一番感慨,说出了遵义的共识,说的是启人思索的实践轨迹。

()

  推进“三化同步”,遵义是算着两笔账起跑的。

  一笔账:论经济、论人口,遵义市是全省第二大城市。然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颇显乏力,这又是遵义真实的“市情”。矛盾尖锐,不容回避。

  一笔账:“三化同步”,遵义有一定条件,有一定实力。遵义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去年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省第一。今年,全市经济在工业强力拉动下继续向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因而也就有了越来越强的“实力根基”。

  算清两笔账,遵义的干部群众觉得有了底气。一系列目标被提了出来:力争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42%2020年达到50%以上。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中心城区建成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120万以上,形成200万人口城市框架。打造中的遵义新蒲新区被定位为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宜业的现代田园城市。一批中小城市和特色乡镇如群星拱卫其间。

  这样的发展蓝图,尊重事实又努力争先,充满科学精神又让人认知美丽。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生态文明与人文景观两两协调。

  做这样的“城”,打造这样的“中心”,能不呼唤着思想的解放和创新?

  抓工业要钱,抓城建要钱,遵义靠“经营城市”破题。拓展城区,发展乡镇,土地资产价值增加。依靠这部分增值收益,去推进工业加速、产业壮大、效益见好。一朝“反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被“给力”。遵义的同志说,为什么敢大胆放手去建设100平方公里的南部工业集聚区?为什么要理直气壮谋划“107”工业园区布局?“经营城市”理念给了我们胆量,也提供了一定财力。

  “经营城市”,层层展开,充满胆识和创造。

  仁怀把规划城市当做经营城市的起点。沿酒都新区拓展延伸城市空间,建设国酒新城。一则全力支持国酒做大做强,一则引导地方白酒产业快速发展,让城镇化既有“气”更有“力”。

  红花岗区两手抓“经营城市”。一手,坚持城市支持农村,每年投资推进“四在农家”、“四民社区”创建,缩短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距离。一手,引中央企业、外地企业,“扮靓”红色土地。中国保利、恒大地产、中铁置业、浙江歌山、世纪中天、香港瑞安、贵阳智诚等外地企业投身遵义南部新城建设,一时风生水起。

  思维的创新是多元的。随着“三化同步”前行推演,城市发展越来越关注人的因素。建设遵义南部工业集聚区,如何提供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如何让企业员工享受“吃住行购”的便利,都是规划和实施中重点考虑的问题。这恰恰应了市长王晓光一句话:“城市发展不是简单的人口累加,不是农民群众简单的‘洗脚’进城。只有让更多农民真正变成市民,城市的扩容才有意义。”

()

  “规划一个园区,形成一个产业,变成一个城市。”在遵义,城市规划,工业布局,不再是分割开来的两个领域。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原因之一,就是具备了物流、生活、基础条件配套的雏形。在完成一条条产业链打造任务的同时,一座座新城也在拔地而起。

  巧妙地把工业化与资源开发结合起来,让城镇化找到新的发展取向。行走遵义,能在“三化同步”的实践中,找到很多这样的事例。

  仁怀提出,依托国酒,把“神秘茅台、中国酒都”叫响,建设国际型酒业经济重镇。桐梓要凭借区位与资源,打造“黔北对外开放桥头堡”、“遵渝经济合作产业带”。绥阳盯准“诗乡文化”、“山水温泉”,向生态休闲城市迈进。湄潭力推茶叶、粮食、烤烟等绿色加工产业,擦亮“山水田园城市、中国名茶之乡”品牌。按照规划,到2015年,仁怀、桐梓、湄潭城区力争建成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绥阳城区力争建成10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的黔北城市群。

  建设特色乡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携相依。

  遵义县虾子镇以辣椒产业带动城镇化,造出一个“中国辣椒城”,上万农民从事与辣椒产业相关工作,城区面积已有数平方公里。乌江镇建设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山水人文资源几相融合,融资上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又新添一条乌江鱼饮食街。余庆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催生近万“两栖农民”,一边在家门口打工,一边养殖种地,有的还当起了小老板。

  工业化、城镇化互动,遵义顺风顺雨。但遵义有惊喜也有忧虑。他们拿自己同贵阳作比:一二产业产值比人家高,三产产值却明显偏低。不重视这个“短板”,城镇化要缺失内生动力,反过来又会拖工业化后腿。遵义城区建设“三个100平方公里”的构想,可以说是这种思辨分析的产物。除了建设100平方公里新城区、10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培育100平方公里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十分引人注意,核心价值是要把山水资源、红色资源扭在一起,打造发展旅游业“利器”,在工业化背景下,让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

  一位诗人这样看近年来遵义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互生关系:红、黄、绿、白、紫,扮出一片多彩天地。茶、竹、椒、菜、药,奏着产业化进行曲。这是对黔北大地蓬勃发展“绿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形象比喻。

  没有工业化,谈不上农产品商品化;没有城镇化,农业无法规模化。遵义发展“绿色工业”的思路,正是循着这样的认识过程日显清晰。实施“7个一百工程”,推动各地掀起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热潮,目标就是做大做强以竹、茶、药、辣椒、干鲜果、高粱7个“一百万亩”为基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基地培育“龙头”,围绕“龙头”建加工园区,围绕园区改变农民身份。富了农民,强了地方,城乡逐渐走向一体。

  位于湄潭县的遵义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目标锁定农产品附加值和工业化水准提高,依托农业资源走工业化道路,入驻企业40家,23家投入生产。产业化项目涉及茶叶、粮食、果蔬等多类农业产品。

  遵义县决心做透“辣椒文章”,精心筑食品加工园区之巢,引来“凤凰”——贵阳老干妈公司、贵山红公司、旭阳公司。地方财政投资近亿元,在食品工业园区修建标准厂房,无偿提供给老干妈公司使用。老干妈连年稳坐遵义红辣椒“消耗大户”交椅,数万农户从中受益。贵山红公司承担科技部星火计划“辣椒产业链集成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为农业产业化又添一笔亮丽。

  赤水市竹林面积超过100万亩,位居全国十大竹乡前列。因竹而生,因竹而盛,竹加工业已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开发纸浆下游产品,渐成赤水竹茶叶迈向工业化的一大亮点。天竹纸业公司年产高档纸二期工程,年内即可投入生产。新宇竹业公司重点建设年产3万立方米竹木集层材生产线,年产值将提升到1.5亿元。

  一批本土和外来农产品加工企业,连出新招,拓展农业产业化天地。

  兰馨茶业公司,计划合资开发基地,孵化30个以上茶叶食品类、日化类、文化创意产品类中小企业,整合组建两个亿元大企业,形成黔北茶产业集群。南方嘉木集团成功研发茶叶籽油精炼新技术,生产工艺国内外领先。茅贡米业公司建成米皮胚芽油生产线,年产能力2000吨。

  “三化同步”,三个“轮子”一起转,遵义,城市靓了起来,园区建了起来,丰收的田野被赋予了现代化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6&id=26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