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贵州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队员风采

来源:2015-11-25 11:41:07 点击:6099次
支持键翻阅图片
|列表查看
1/12

从伦敦到贵阳的抉择,从0到1的突破 

大家好,我是来自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记者黄思思。在我看过的一本创业指导畅销书《从0到1》中,作者彼得·蒂尔提出了一个“从0到1”的概念,意思就是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过程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给了我今天的演讲一个灵感。2013年底,我辞掉了在伦敦的工作,结束了长达4年的留学和工作生活后回到贵阳加入了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在短短两年时间,我从海归转换为一个新媒体记者,从完全的技术盲再到现在运营一个与前沿技术最相关的大数据产业垂直媒体。我经历了好几个从头开始的过程,而每一次归零都伴随着进步与成长。

每一个海归都面临一个回国去哪里的选择。2010年我在英国硕士毕业,历经重重挑战找到了一份网络媒体工作并拿到了一本难求的工作签证。本以为我的人生将从此奔着人人羡慕的移民道路而去,却因在2012年回国中结识了一位贵州籍的海归创业者而改变了想法。之后我通过与其他海归交流,对贵州在人才吸引政策等方面有了进一步了解。而当时恰逢集团新媒体运营中心刚刚成立不久,新媒体的发展似乎让我看到了一个能与我在国外积累的工作经验的契合点,于是回家成为了我的选择,新媒体也成为我回到贵阳的新起点。

和诸多海归一样,我回国刚开始工作最担心的就是缺少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而我的第一个机会出现在2014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当时从瑞士来了一批重量级嘉宾将参加“2014中瑞对话”的论坛,而我则作为采访瑞士外宾的新媒体记者被派上了会场。这是我第一次在重大场合以记者的身份用英语采访外国人,前一天还非常紧张。最终几经波折终于采访到了包括格尔曼议长及瑞士驻华大使等在内的重要嘉宾。后来我有幸成为2014年集团瑞士采访团队成员之一,赴瑞士进行了为期15天的深度采访。在这个过程中,我既当记者又当翻译,既做内部支持又负责外部联络。不仅在采访能力上得到全方位锻炼,我多年国外生活经历又为这次采访的顺利进行提拱了帮助。可以说,我刚进入新媒体的第一年是我个人能力与特长和工作实践充分契合的一年,在工作中我逐步贴了“地气”,实现了海归向新媒体记者的稳步转换。

如果说刚才我说的尚且是一个我“意料之中”的故事,那么接触大数据则完全出乎我的预想。

2014年,在全国大数据发展得如火如荼、贵州省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的背景下,集团启动了建立一个大数据专业媒体——中国大数据观察网(即数据观)的项目,而我则成为这个项目组的第一个人。我坦言,在当时天降大任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却是一头雾水。大数据对于我一个文科背景的记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对做一个大数据专业网站就更一筹莫展。当时我记得雷军的一句话很流行,站在互联网的风口,猪都能飞得起来。当时似乎数据观的确是站在一个风口上,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飞。

就在那时我注意到北京有很多大数据的沙龙活动,于是在2014年底,为了了解行情我申请到北京工作并一下就呆了半年。

在北京贵阳两地跑的半年中,一共就我和另外一个女孩两个人,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虽非创业,却如同经历了一个创业的过程。我们短时间内就接触了很多业界专家。但是很快我便发现,一个新兴大数据网站,在圈内影响力几乎等于零。而最困难的就是做专访。我记得第一次想采访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但一直都没有回应。后来打听到赵老师演讲,于是我们抬着设备在讲座后终于围堵到了他。也许是面对着两个满头大汗的女孩,赵老师最终接受了专访。在采访结束时,他的一句话给了我启发,他说,“贵州需要在大数据行业内发出更强的声音,而外面的世界也需要了解贵州的情况,这对你们是个机会” 。为了了解行情我们勇闯帝都,为什么不能同样让大家通过数据观了解贵州大数据发展呢?于是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将“贵州”提炼成数据观的关键字之一。慢慢地我们的内容开始有人看,有专家在采访时会主动聊起对贵州大数据的想法。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尝试在微信上推了一篇有关贵州发展大数据的政策解读,浏览量居然一下蹦到了2万。这让我们一下很兴奋,大家感觉数据观的生长点或许就植根于贵州,于是我们逐步开设了贵州大数据专区,依托贵阳大后方的支持,确定了“立足贵州,覆盖全国”的基本定位。

虽然有了起色,但数据观影响力仍然很单薄。而恰好在一次沙龙上和一群自媒体人的交流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

当时我们已经与几个网站建立了联系,基本上平常大家都是有好的稿件互相推荐。那么,是否能大家抱团在微信上建立一个专注于大数据的传播群呢?带着这个想法,我们列了一个在圈内有名的自媒体名单,一个个顺着打听。可以说,大数据业内的绝大多数微信号我都联系过,一开始感兴趣的都不多。而当数据观经多番努力成为2015年贵阳数博会的核心合作媒体之后,我们以搭建多层次传播渠道为目标,以内容分享、资源互换为原则,开始将数据观生产的内容集中推给自媒体。光5月26、27两天,我和同事一共向上百个微信群和20多个微信号推送了数博会的各类干货。群内一下热闹起来,大家想读马云的演讲,那我们就推马云的演讲;不能来贵阳参加的,那就看图文直播。不少圈内大号都纷纷加入,以数据观为主体的“数据观大数据微传播协作体”也逐渐形成体系。现在,已经有超过40个公众号及自媒体达人加入。不仅群内形成了优质内容共享的氛围,而我也与这些运营者变成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朋友。

其实数据观发展的故事很多,我只选了几个我感触最深的方面和大家分享。我在这两年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磨练机会。我曾经觉得能在伦敦找工作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但我从英国回到贵阳再走到北京的两年,从完全不懂大数据到与大数据结缘,从网站建设的幕后走到了与各种人和公司打交道的前线,虽然每一次都是从零开始,但却走得踏实并富有成就感。而数据观作为一个立足于贵州,面向全国的媒体,我们也将肩负着将贵州发展大数据的最强音扩散至全国乃至全球的使命,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 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  王思思

    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 王思思

请给图片新闻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