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全省新闻战线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举行——用心传递正能量 讲好贵州好故事

信息来源:贵州记协网浏览量:2281更新时间:2015-09-17 17:31:29


演讲比赛大会现场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进入会场

领导评委们在演讲会上

评委代表们精心对选手演讲进行点评

工作人员在会上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讲话

领导评委向获奖选手颁发证书

参赛选手风貌

(记者 沈仕卫  实习记者 吴剑伟)9月16日,按中宣部、全国三教办统一部署,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贵州省新闻战线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在贵阳举行。来自省市(州)各新闻媒体单位的14名新闻工作者登台角逐,他们用朴实而充满真情的演讲向听众讲述了各自的采访经历,通过讲述凡人小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传递正能量,讲好贵州好故事,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记者”这个职业的神圣使命,树立了我省新闻工作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形象。

今年,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继续组织开展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活动。我省高度重视,省委宣传部、省记协迅速组织省内各家媒体广泛开展演讲比赛活动。各新闻单位广泛动员,认真组织,通过初赛,选拔出了一批在采编工作中能够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选手。省记协组织专家评委对30多名演讲人的演讲内容进行了审核、提出修改意见,最终产生14名优秀演讲人进入决赛环节。

当天在决赛环节中,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台下的听众被台上的选手们所讲述的故事深深感动。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的选手韩洪雷以充满激情、故事感人的演讲而获得一等奖;人民公安报贵州记者站缪春云、贵阳广播电视台李娜获二等奖;贵阳广播电视台陈蓓、多彩贵州网吴蔚、安顺市广播电视台杨爽、毕节市广播电视台徐艳辉、贵州日报刘斌获得三等奖。

据悉,省记协将推荐3名在演讲比赛中表现出色的演讲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比赛。




部分演讲稿选登




第二次生命 第一次青春

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韩洪雷

“追本溯源,责任至上,这里是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洪雷在贵州贵阳向您问好……”

早间时分,我用这样的问候开始全新一天的工作,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声音唤醒贵州的早晨。

1999年,师范毕业的我考进当时的凤冈县有线广播电视台,一周时间,5天采访,2天主持,在那个新闻需要一笔一划写就的年代,每当完成一篇新闻作品,我心里都有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感。

几年之后,为了提升自己,我拿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当我还沉浸在幸福当中,畅想着即将开始的美好的广院学习生活的时候,命运却跟我开起了玩笑。上学路上,我遭遇了一场车祸,左侧腹部附近受到强烈的撞击,我紧急赶到花溪区人们医院急诊室。 还在做检查的时候,我睁大的双眼竟然什么也看不见了,我焦急地喊着:“医生,我看不见了。”“医生,我怎么看不见了?”后来才知道,当时失血4000毫升,身体里仅存不到三分之一的血液,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当班医生凭借经验,迅速判断出是脾脏破裂,必须马上手术。

次日凌晨,哥哥从老家湄潭赶到医院,手里接到的是我的两张病危通知书。

所幸,生命自有生命的顽强,第三天,我幸运地闯过了鬼门关。当我睁开眼,满屋子都是熟悉的面孔,一直关心和培养我成长的领导,一起肩扛机器爬山涉水、熬夜加班赶制节目的兄弟姐妹第一时间赶去探望我,同时还带去了大家情意浓浓的捐款。

一个月后,腰上还缠着绷带,我便启程去了北京。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倍加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学习播音主持和新闻学两个专业,在老师们前沿理念的指引下,我充分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毕业前夕,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北电视台,带着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我兴高采烈的回到贵州,给家乡父老汇报。

就在这时,我犹豫了。一边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更大的舞台,一边是新闻梦想起飞的地方。

面对城市抛出的橄榄枝和敞开怀抱的深情故乡,我选择了后者。默默地将调档函藏在了箱子底层。

乡情难却,故土难离,我和团队一起,采编制播内宣外宣各个环节,用北京的节奏干着家乡的工作。

我们采制的三位80后特岗女教师坚守山村学校的专题片《大山深处80后》相继在央视、教育台、北京台、天津台等媒体原版播出。这之后,在一个月里,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远方的家》、《致富经》等栏目相继报道凤冈生态建设成果,其中就采用了我们拍摄的图像资料和采纳了我们的拍摄方案。在这个有限的平台上,我们尽情地演绎无限的精彩,我心中最美的故事通过我们的努力讲给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朋友听。

3年前,我被选调到贵州广播电视台,继续追寻着神圣的新闻理想。

我所在的综合广播有一个小Z标志,Z代表正义、责任、真理、正能量,代表着我们综合广播每一个新闻人的使命和追求。

除了做好日常的宣传报道、舆论监督以外,我们还挤出休息时间倾力开展公益爱心活动。

首先,我想请大家做一个互动,请闭上眼睛,伸手触摸你面前那瓶矿水,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视频中的这位名叫王昌立,现在就读于盲校高一年级。很多盲人朋友跟他一样,我们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的光,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什么是黑暗。黑暗是什么?是一种深不见底的空洞,一切只能靠触摸,靠听。他们是那样渴望阅读,因为只有阅读才能驱散这种黑暗。只有阅读智者们千百年来留下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光,这种光照进黑暗的空洞,让他们不再害怕黑暗。但是,大家知道吗?全国1400万盲人,只有一家盲文出版社。

201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微公益·聚能量——我为盲人说电影”活动,走遍全省9个市州,为1200多名盲人朋友送去了《青春雷锋》、《逆光飞翔》、《人在囧途》等等电影。

2014年以来,我们在节目和微信微博中发布了“微公益·聚能量——我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志愿者招募”的公告,短短一年多,就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400多位志愿者的录音作品,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寓言故事等等内容,用他们的声音充当盲人朋友的眼睛。

贵州是山区,那么多的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片区,有很多大孩子需要关爱。视频中的这位女孩叫丹丹,家在安顺镇宁,父亲去世后,母亲也远走他乡,除了照顾年迈的爷爷,她还得带好弟弟,瘦弱肩膀过早地承担家庭的重担。当我们的团队去她和她的小伙伴身边的时候,她们是那样的高兴和幸福。

全省9个市州的小Z图书室在山区学校一个个建立起来,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们因为读书而牵手,1823名山村孩子收到了我们送去的14865册图书,我们的承诺是:这项活动,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我时常提醒自己,必须拧紧精神的螺丝钉,用我的已经过去和正在进行的两次生命,传递家乡发展变化的声音。

2009年与我一起放弃湖北台选择凤冈台的,还有我的大学女友,今天,我们的小宝贝已经3岁多了,我是幸福的,我相信她也是幸福的,她的记者故事也十分精彩。

在我的信念中,外面的世界并不是非我不可,而我坚信,家乡的建设一定会因我不同。因为这里,有我永远的青春、激情和梦想。

谢谢大家。



金盾闪耀  我在现场


人民公安报贵州记者站   缪春云


今年311日,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交警茆盛泉被一辆不按导向标志行驶的轿车拖行近十米后,摔倒在地,不幸牺牲;

5月2日,黑龙江省庆安县火车站发生枪击事件,依法执行公务的民警李乐斌被推向风口浪尖;

69日,河北省肃宁县发生特大枪击案,45伤,次日,牺牲政委薛永清的妻子跳楼离世……

当一个个涉警新闻不断刺激我们的神经时,大家会问,警察到底怎么啦?为何依规执法却总是遭遇重重困难?

我是一名公安记者,曾多次走进现场、直面生死,对生命逝去的感叹在所难免。然而,就在今年夏天的一个采访中,想到白岩松老师提出“是什么让一个50多岁的老汉端起了双管猎枪?”我忍不住要问,“是什么让一个身经百战的公安局长泪流满面?”

68号凌晨,贵州省贵定县突降暴雨,河水猛涨,4名游客被困在马坝景区。沿山派出所民警李光进等人迅速赶到现场施救。经过大家的努力,游客获救了,李光进却被卷入了湍急的洪流。看到民警身处险境,音寨村的6位村民来不及多想、不约而同地跳入洪水之中。

3小时后,李光进安全获救,附近的村民抱来被子、煮了姜汤,用浓浓的爱意将李光进包围。此时,下水营救的6位村民,却有一位没能上岸。

三天后,搜救民警在下游找到了老人的遗体,他们脱下警服轻轻地盖在老人身上,并以人民警察的最高礼仪护送回家,向老人表达最真挚的感恩和最崇高的敬意!

陈开元老人下水救人,悲痛的是,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在这场警民互救中,我们看了深深的警民鱼水情和激流中的感动。

一位68岁的老人,是什么力量让他在洪水面前义无反顾,甚至来不及穿上救生衣?又是什么精神让6位平民勇士自发而动、纵身一跃?我和同事沿途寻访,试图找到答案。

在采访中得知,从1970年开始,水性较好的陈开元老人救了数不清的人,43年前被老人救起的罗荣俊知道恩人永远的离开后,一时间说不出话来,默默地朝着老人的家所在的方向深深地三鞠躬;出事那天上午,老人的女儿像往常一样给父亲煮好了热气腾腾的面条,但一直等到凉透了,父亲都没有回家;贵定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李永祥多次掩面而泣,一边是落水的民警,一边是救助民警牺牲的老人,都说人民警察爱人民,在这儿,我们还看到了人民警察人民爱。

通过我和同事的连续追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公安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贵定警民互救的事迹,827日,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陈开元等6名勇士为“全国见义勇为楷模群体”,99日,贵州省公安厅在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成立“陈开元警务室”,这是贵州公安史上第一个以群众的名字命名的警务室,当天,陈开元老人的儿子将父亲生前最喜爱的一对唢呐捐赠给贵州公安陈列馆,他告诉我,这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在走进贵州公安队伍的日子里,我一路倾听,一路记录,一路讲述。在关岭县,80后女法医赵晶晶,因为工作差点儿感染艾滋病毒,一直没要孩子;在安龙县,深入虎穴斗智斗勇的缉毒骁将付杰,面对毒贩的威胁初心不改;在梅花山,马正林和战友们常年穿梭在零上与零下的温差之间,一年两百多天看不见阳光;在花溪区,“双语警察”杨家发坚守苗乡20年,为犯罪嫌疑人赡养父母19年;在天柱县,突遇爆炸导致双目失明的张秀昊,摸索着重返岗位,听着儿子长大……在凯里“1.13”爆炸案现场、在贵阳山体滑坡救援一线、在纳雍因毒致贫的“寡妇村”……我始终和他们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并愿意为之付出的事业”,在这点上,我和他们是相通的。回想11年前从昆明房管局辞去公职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从实习记者到独立署名,不论在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还是中央级媒体,不论是通过镜头还是透过文字,做记者让我经历和感受了不一样的人生。

除了做好报道,我连续3年参与全省公安巡回报告会,讲述记者眼里的警察。3个主题,近50场报告会、行程上万公里,数万名现场听众,说不累是假的,但当我把那些不为人知的警察故事传递出去时,我是幸福的。曾有一名新警对我说,是你让我找到了当警察的荣誉感,还有人告诉我,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警察不容易的一面。从业8年,我资历尚浅,但这些话无疑是最好的褒奖和鼓励。

我和爱人都是记者,因为我们经常出差,和我同一天生日的儿子三岁以前一直在云南由外公外婆照顾,看着表哥有爸爸妈妈陪伴身边,他经常会问,那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

如今,这个快4岁的男孩回到了我们身边,由于经常陪我到公安厅的办公室加班,他会骄傲地告诉别人,我的妈妈是警察!当人家问是干什么的警察时,他就说是写稿子的警察。也许,他是对的,当警察冲在一线时,我就在现场,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是警察和记者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严冬里的温暖

贵阳广播电视台 李娜

2003年的8月份,一个东北姑娘,独自一人,背着行囊,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从那以后,她便与新闻采访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四那年的下学期,她出现在贵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招聘现场。后来,她如愿成为了《直播贵阳》栏目的一名记者,当年的那个女孩就是现在的我。

我叫李娜,是贵阳广播电视台的记者。

2008年,是我正式投入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二个年头。那一年的年初,贵阳遭受了罕见的冰雪凝灾害,那一次的灾害,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的困难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也正因为那个特殊的冬天,把人们的距离拉的更近了。而我,在那个冬天里,为观众们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直到今天,那些故事成了我的故事。所以,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就是那个严冬里的温暖。

2008121号,在贵阳市的栖霞小区里,环卫工曹大姐正和她的同事们清扫街道卫生。栖霞小区是贵阳城区里地势非常高的一个小区,面对坡陡路滑的现实问题,曹大姐他们想出了一个法子,就是把草绳捆在鞋上防滑。遇到坡度实在太陡的情况,曹大姐干脆就坐在大扫把上,顺着坡滑下来,那状态像极了“哈利 波特”。曹大姐说,条件再艰苦,也得让咱们的城市干干净净的。正是因为有了像曹大姐他们这样,千千万万个坚守在岗位上的劳动者,才让我们贵阳那个寒冷的冬天变得更加温暖。

在息烽县永靖镇的联丰村,树枝、电线都凝上了厚厚的冰砣,远远望去让人既兴奋又伤感。兴奋的是,在我的印象里这种千里冰封的景象,我只在我们东北老家见过,在南方,那还真是头一次。伤感的是,电线杆就是被这些冰坨给压倒的,有些电线已经被埋在了冰雪里。村里停电一个多月了,临近春节,村民们急需打米。我们的报道播出了,发电机第二天就送到了村里,看着白花花的大米从机器里打出来,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清镇市犁倭乡的翁林村,村口有一间石板房,如果不是门边有一块牌子,你很难想象那样一个几乎是空空如也的屋子竟然是村里的卫生所。走进那间简陋的医务室,立马感觉有一股寒气袭来,屋里比屋外还冷。王连强就是那个村唯一的医生,他在那间简陋的医务室里已经工作了28年。说起凝冻灾害,老王说可给他的工作添了不少麻烦。一方面是进药难,另一方面就是出诊难。凝冻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道路全被冰雪覆盖,山区道路崎岖不好走,王连强出诊时遇到上坡用爬,遇到下坡就坐在地上滑,有一次他还把胳膊给摔断了。老王说,其实再苦再累他都不怕,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医务室里的常用药太少了。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我们的报道,老王的医务室得到了捐助,有了各种常用药,还多了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

二月底的一天,我们前往息烽县采访,采访车行驶到贵遵路56公里处时,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由于前方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堵车。我么的采访车从左边车道移到了右侧车道,跟在后方的一辆小轿车便开到了采访车原先的位置,就这样,两辆车并排停放着。仅仅几秒钟,小轿车后面驶来一辆失控的大货车,把小轿车挤压的面目全非,成了一块铁饼。我和我的同事目睹了惨剧发生的整个过程。那是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但是,做完现场报道,我们便立即驱车赶往凝冻灾区,我们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

那个冬天,我和我的同事是在采访的途中度过的年三十儿。我们的脚步几乎踏遍了贵阳的每一条街道以及贵阳周边十几个乡镇的40多个村寨。灾区人民遇到的一个个困难,通过我们的报道,又一个一个的得到了解决!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新闻的力量!

那个冬天,贵阳广播电视台发起了“绿丝带 市民互助活动”,一条绿丝带,情系你我他。系上绿丝带,每个人都是志愿者。在我们新闻中出现的人,有施者、也有受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都是绿丝带精神的受益者、见证者和传承者。

算下来,从事新闻工作有八年多时间了,八年里,在两千多条新闻报道中,我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突发事件的危急关头、参与到舆论监督的报道当中,听弱者声音、帮困难群众,我为自己所选择的这份职业而自豪。当然,也常常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正因如此,作为一名媒体人,作为一名党员,更鞭策着我,要用新闻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将是我在新闻采访这条道路上永远坚守的信念。

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10&id=135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