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学习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三项学习教育 > 正文

接地气有底气 转文风靠能力

信息来源:《对外传播》杂志浏览量:1163更新时间:2013-03-11 18:03:18


接地气有底气 转文风靠能力

——新闻记者转作风和改文风是新闻使命使然

文/李云路

刚刚过去的寒冷的2012年12月,我经历了一次非常难忘的采访。这次采访是为落实中宣部“新闻战线应切实转作风、改文风”,以崭新的风貌和文风宣传报道十八大精神。整整15天,我走访了陕西省四市、六县、九个乡镇,十多个村、15户农家,8个民营企业,以及省、市级发改委、扶贫办、组织部、纪委等各级部门,倾听民声诉求、了解社情民意。结合十八大精神以及陕西省省情,我把选题范围作者在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马池河镇峪村的尾矿综合利用企业采访“循环经济”给当地带来的变化确定在扶贫开发共同富裕、循环经济美丽中国、党风廉政建设等范围。

采访中,我为很多因病致穷的农村家庭唏嘘,也为当地政府部门出台的帮扶措施鼓掌。但我也知道,虽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现场捐钱,这也只能解一时之需,如何

为这些贫困家庭、农村、乡镇、县城找到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的门路,是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任务;而通过扎实的基层调研采访,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

其实,在党的十八大报道中,我曾负责对外解读十八大报告,对一些新提法和目标了然于心。但只有到了基层才更真切的了解到:“美丽中国”在地方践行依然要通过转变观念,甚至列入官员考核才能真正推动;而“共同富裕”的目标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需要各界努力;“收入倍增”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缩小城乡差距,而缩小城乡差距又远非让农民上楼进城那么简单;基层百姓对中央决心惩处腐败普遍衷心称快,但更呼唤体制内预防;政治局的执政新风已经在地方各级产生“传递效应”,但如何克服越是基层官员“谱”越大的现象,仅靠中央的率先垂范是不够的……每次调研出发前,我都会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而带回的则是沉甸甸的思考。

如果算上这次的调研报道,从2008年开始,我已经带队或者参与参加过8次调研采访,累计100多天,行程10多个省,40多个县,已数不清多少村子、企业、工厂和农户。在基层采访多了,见到的各型各样的官员也多了,我有一个发现:经常和底层百姓接触的官员,他们有“底气”,这个底气包括各个方面。这其实也适用于我们新闻工作者。因为,只有有深入的基层调研经历,才能对国情有一份深刻的真实体认,而只有对国情有深刻体认,才能进一步加强作为国家通讯社记者对自己从事的报道领域的自信。


我一直推崇新华社总编辑何平说过的一句话,“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这虽然是一个笨办法,但却是优秀记者绕不过去的一个“坎”。这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虽然现在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微博政务,这些新手段很必要,但也必须承认,若要真正了解到最底层的民生,还要依赖传统的办法——走乡入户去倾听。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执政要求,也可视为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由此可见,新闻工作者的勤奋,不仅要看稿件的数量,更要看稿件的原创精神、思考深度和时代价值。


实践“短实新”文风

新一届政府执政新风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这也应该成为新闻战线的启示之一。

国外通讯社一直倡导大编辑、小记者职能,作为国家通讯社的对外新闻编辑部的编辑和记者,四种能力缺一不可,即思想认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分析观察能力。现在提倡“短实新”的文风,做到这点其实很不易,但只要具备这四种能力,实践“短实新”文风应该不难。

首先是“短”。越是“微言大义”的稿件越考查作者的思考力和表达力,需要中心突出、文字凝练、结构巧妙。我认为,文字凝练需要千锤百炼和一定的天赋;中心突出意味着要吃透主题;结构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考验着文字工作者的功底。2012年诺贝尔获奖者莫言曾谈过结构的重要性,他说,每创作一部小说前,他思考最多的是结构。

其次是“实”。新闻语言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和实实在在?考验的其实还是对新闻事件的感知能力和采访调研的能力,少用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少写浮夸华而不实的语言,多用老百姓的生动引语,这都要求记者切切实实“扎”到基层去发现、去挖掘,而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面对电脑进行“复制、粘贴”。

由此我想到,如果说一些大型的会议报道考验的是记者“抓新闻”的能力,调研报道考验则是“找新闻”的能力,后者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平时采访机会不多的对外部的编辑,更需要锻炼自己找新闻的能力,只有会找新闻,才能真正胜任战役性报道,写出有思想价值的新闻。

最后是“新”。我所理解的这个“新”,包括题材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做编辑时间长了都有一定惰性,比如写稿的形式上,往往习惯了一种写法就总是按照自己的套路写下去。国外媒体总结了好的新闻导语至少有十几种写法,但看看自己的作品,往往也就是那么两三种开头,这一方面是平时积累不够,更重要的还是惯性和惰性使然。因此,无论是作风的转变还是文风的改变,首先要求记者编辑勤思善行,时刻保持创新意识。

就在几天前由西安去延安的路上,我们的车出了小车祸,在劫后余生的庆幸中,我向司机打听如何会发生这种现象。老司机说,出隧道尤其要小心,尤其是隧道连着高架桥,由于桥是架空的,没有地气容易结冰,而隧道中无雨无雪,司机一般速度很快,一上结冰的桥面很容易打滑,普通公路就不会有此现象,因为有“地气”。由此联想到,我们作为编辑,长期在“隧道般”无风无雨的工作状态下,不要急于上“高桥”,一定要到坚实的大地上接接“地气”,尤其是“新手上路”。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13&id=14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