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一次磨练——中国产业报协会组织记者赴甘肃采访纪实

信息来源:中国记协网浏览量:1565更新时间:2013-08-07 17:12:32

“80后”记者的一次艰苦磨练

——中国产业报协会组织记者赴甘肃采访纪实


在西北高原的茫茫戈壁上,活跃着一支“80后”记者的身影 张风雷 摄

记者们冒着风沙在风电场采访 张风雷 摄

    2013年三伏酷夏。

    在西北高原的大漠深处,在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中,闪现着一支年轻记者队伍的身影。他们顶烈日、冒酷暑、迎风沙,深入到烈日下的光伏电站、风沙中的风电场、戈壁上的变电站,采访一线职工,挖掘一手素材,捕捉一线信息,用自己笔墨镜头记录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辉煌成就,颂扬基层职工奋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这支队伍就是中国产业报协会组织的“走基层•可再生能源基地行”采访小分队。参加采访活动的《中国能源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产经新闻》、《中国绿色时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经营报》和英大传媒集团的《国家电网报》、《亮报》、《英大网》等媒体的13名记者,全部都是“80后”入职不久的年轻新闻工作者。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国产业报协会于7月22日至26日组织了这次采访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深入边远艰苦地区新能源基地采访,把年轻的记者拉到基层一线经受磨炼,在实践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国家电网基层职工向记者们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张风雷 摄

 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简陋工作室里,记者们正在采访电网检测员郑翔宇 张风雷 摄

    可贵的新闻职业精神

    7月22日下午4点,经过4个多小时的行程,采访队伍安全抵达甘肃嘉峪关,并与甘肃电力公司、嘉酒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顺利接洽。采访队伍没有休息,便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直接赶往风电基地采访。

    由于风电场与光伏电站大都建在空旷的戈壁,不仅风沙大,而且时而晴天万里光照强烈,时而阴雨多变风雨交加,记者往往是顶风冒雨完成采访任务。

    在采访过程中,各家媒体根据自身的定位展开不同角度的采访。为完成好此次采访任务,各媒体记者都在采访前就做了充分准备,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背景,以及掌握与风电、光伏等有关的国家政策等,以便在采访中挖掘更好的素材。

    采访认真而缜密,往往针对某个问题刨根问底。很多时候都会因采访的深入而延长采访时间。《中国产经新闻》报作为一家综合类经济媒体,该报女记者李会虽然在采访出发前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但对电力专业知识的了解还有一些欠缺。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她抓住一切机会向基层采访对象学习,向国家电网的新闻同行请教,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电力专业知识,为她顺利完成采访报道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们表现了良好的职业精神。大家白天马不停蹄地采访,晚上认真整理素材。《国家电网报》的记者王嵘和《亮报》记者董光耀为了确保报道及时见报,放弃休息,加班到深夜完成稿件。

    记者们把这次采访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机会,有的提前安排好家中事务,解除后顾之忧,轻装上阵。《中国产经新闻》的记者李会家里有个5岁半的孩子,特地把母亲从老家接过来照顾孩子,确保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采访中。《中国经营报》的记者王力凝在结婚的前一周就放下了繁忙的婚礼筹备,首先投入到采访活动中,采访结束后才举办的婚礼。

记者们聚精会神听取现场讲解 张风雷 摄

记者们认真细致核对每一个数据 张风雷 摄

    丰硕的新闻报道成果

    此次采访活动聚焦可再生能源产业,围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走访基层,采访一线员工,“80后”年轻的记者们做了大量的报道,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很多报道已经陆续见报。《中国产经新闻》7月29日刊发题为《无限“风”“光” 几多烦忧——西部新能源大省卡壳电网建设》的报道,以及配发大量相关图片,并在一版刊发图片;《中国经济导报》7月31日在A3头条刊发题为《甘肃翘盼新能源外送通道》的报道,并配发相关图片。《国家电网报》7月30日和8月1日分别在1版刊发题为《戈壁滩上等风的人》与《光伏发电外送有了新通道》的报道。《亮报》7月30日在8-9两个整版刊发题为《行走在河西“新能源走廊”》的报道。《经济参考报》8月1日刊发题为《电网建设速度难追电站野蛮生长——西部大省新能源项目弃电高达五成》的报道。这些报道刊发后在业界产生广泛影响。此后,《中国环境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经营报》与英大网等媒体的报道也将陆续见报。

记者们在捕捉精彩镜头 张风雷 摄

    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这是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在戈壁大漠中奔波采访,虽然艰苦辛苦,但我确实经受了锤炼,磨砺了意志。”《中国能源报》记者贾渊培深有体会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大家更是被基层员工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在苍茫的戈壁滩上,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简陋工作室里,坐着一个正全神贯注地工作的年轻小伙子。他叫郑翔宇,是甘肃省电科院电网检测小组检测员。他每天工作就是穿梭在各个风电场,做低压穿越测试。从今年春节过后,他就一直没有回过家。当记者问起家人有没有埋怨时,他的表情与话语里无不透露出他对怀孕妻子的愧疚之情。由于长期在外工作,他根本没有机会陪伴照顾怀孕的妻子,只能打个电话安慰安慰。

    采访过后,记者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心灵受到强烈撞击,内心深处不禁生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国家电网报》的记者王嵘和《亮报》的记者董光耀表示,我们就是要把这样的基层小人物搬上报纸版面,他们是最美的一线职工,是普通的平凡英雄!

    “不深入基层,不知基层的辛苦。只有下到一线,才能挖掘到一手资料。”《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晓哲谈了自己的感想。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李会说:“一线电网职工的吃苦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次采访,学到了很多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我们要以他们这种精神干好新闻工作。”

    通过这次在高原荒漠中的采访,记者们亲身体验了基层环境的艰苦和一线员工的辛苦,更被他们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鼓舞。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为年轻记者们日后写出更加“有血有肉”的新闻报道打下基础。他们决心以实际行动进一步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三贴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张风雷 刘丽)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2&id=516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