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激情燃烧托起贵州之变 奋进在同步全面小康征程上的贵州跨越发展报告

信息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浏览量:987更新时间:2013-09-13 16:10:20

激情燃烧托起贵州之变

——奋进在同步全面小康征程上的贵州跨越发展报告  

  2010年9月9日,栗战书、赵克志等领导同志在贵阳市调研蛮坡廉租房建设,与群众亲切交谈。 李枫 摄  


  2013年1月15日,赵克志、陈敏尔等领导同志在清镇职教城调研。 李枫 摄  


  腾空在峰峦叠嶂间的坝陵河大桥

  贵州在变。

  穿越600年时空,孕育历史性转折。贵州历经变迁。

  “十二五”的列车在黔中大地一路疾行,贵州以新一轮脱胎换骨的变化引发外界瞩目——

  贵州变“快”了:经济增速2011年15%,全国第三;2012年13.6%,全国第二;今年上半年12.5 %,全国第一。

  贵州变“好”了: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一半,服务业对税收的贡献度达60%,关停落后产能645万吨。

  贵州变“活”了:今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注册资金突破1万亿元,企业存、贷款余额超过和接近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

  惊诧于贵州之变,外界疑惑:“贵州好像突然张开了起飞的双翼,轰足了赶超的油门。”

  感慨于贵州之变,舆论聚焦:“贵州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了华丽转身!”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

  加速发展的步伐,升腾于贵州对摆脱贫困、洼地崛起的迫切渴望;

  加快转型的决心,彰显了贵州科学发展、矢志创新的理性考量;

  推动跨越的道路,记载了贵州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心路历程。

  “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激发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强大力量,用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忠实务实实干兴省、同心同苦同步小康’。”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说。

  贵州梦想,贵州速度,穿越时空,日夜兼程,书写奔向同步小康的辉煌篇章。

  追赶——这是迎着希望的奔跑,这是追求梦想的起跳。一步步加速,一次次飞跃,贵州奋力拉近与全国的距离

  2013年8月30日24:00。贵州铜仁。

  “滴……”随着一声汽笛,汽车风一样掠过苗王坡隧道,消失在夜幕下的梵净山——

  苗王坡,99道弯。昔日,翻越这凶险的山道,汽车要盘旋1个多小时。如今,7公里的隧道,3分钟的穿越,新开通的杭瑞高速划出一道梦幻般的轨迹,把苍茫起伏的苗王坡淹没在历史厚重的尘埃里。

  在崇山峻岭间展翅腾飞,以与全国同样的步伐奔向现代化,奔向全面小康,这在贵州人的心中,是一个美好而坚定的梦想。

  “播州(今遵义)非人所居……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1200年前,被贬为柳州刺史的柳宗元得知好友刘禹锡被贬往贵州,流泪向朝廷请求,为了禹锡平安,他愿拿柳州换播州。文坛巨匠的侠肝义胆道出了贵州之远,贵州之难,贵州之穷。

  与贫困抗争,成为一代又一代贵州人艰巨的使命。

  时光穿越千年。贵州依然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省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省人民团结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掀开新篇章。

  比之自身,贵州的发展站上了新的高度。

  放眼全国,即将跨进“十二五”的贵州依然是处境尴尬的经济洼地:全面小康指标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0年、落后西部平均水平5年,工业化程度落后全国15年,城镇化率与全国水平相差16.6个百分点……

  多难叠加。触目惊心。

  贵州,能否搞得快些,再快些?这是人民的期待!

  贵州,应该搞得快些,再快些!这是中央的嘱托!

  新的节点,新的要求,新的使命,考验着贵州决策层,考验着每一个贵州人。

  迎难而上。深谋远虑。

  着眼“十二五”的发展,贵州追赶的机遇在哪里,动力在哪里?从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时任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到贵州的干部群众,大家在谋划,在求索。

  看世界。全球经济的深度洗牌正在为后发经济体的跨越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看中国。区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正在使西部地区的腾飞成为大势所趋。

  看贵州。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释放正当其时。

  机遇,稍纵即逝;追赶,时不我待。

  2010年8月,距“十二五”开局只剩不到半年,贵州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还在艰难的孕育中。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为拿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好规划,书记、省长的足迹遍及市(州)县乡村,12个听取规划建议的座谈会夜以继日召开。”时任省委副秘书长刘奇凡回忆道。

  思路,在调研中清晰。

  规划,在讨论中成型。

  这是彰显信心、彰显胆略的谋划——以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为抓手,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这是积极的、强势头的追赶——“十二五”,贵州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明显高于以往时期、高于西部地区、高于全国水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

  这是紧盯全国、着眼未来的目标——到“十二五”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到80%以上;到2020年,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社会广泛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

  机遇,稍纵即逝;追赶,时不我待。

  在签约现场,在会场内外,在考察的路途中,在行进的列车上,栗战书、赵克志马不停蹄,行色匆匆——

  2010年12月,赴北京与108户中央企业集中签约;

  2011年5月,赴香港举办“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

  2011年7月,赴广东、四川、上海考察招商;

  2011年12月,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在贵州召开……

  这是新风扑面的行动。

  这是推动发展的接力。

  在园区工地,在生产车间,在开工现场,在观摩一线,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聚精会神,步履坚定——

  2012年12月,实地推进贵安新区加快建设;

  2013年4月,现场推动白酒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13年6月,主持第三批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开工;

  2013年7月,率队进行项目建设现场观摩……

  “忘记了从何时开始,省委办公大楼的灯光常常一亮就是深夜。”这一悄然变化,让家住省委附近的贵州机场集团董事长申振东感慨不已。“这个阵势就是催着人跑,让你坐不住。”他说。

  机遇,稍纵即逝;追赶,时不我待。

  大项目带小项目,主体项目带配套项目,上游项目带下游项目——发展的主战场,各地争先恐后。

  100个产业园,100个农业示范园,100个品牌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比拼的新擂台,大家奋力出击。

  增比。进位。突破。

  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实施加压驱动,动态排名,结果全部晒于阳光下。

  2011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与10个排名挂末的后进县逐一“把脉问诊”。

  “这无疑是一剂猛药。”面对44个位次的急速滑落,凤冈县委书记覃儒方一脸严峻。

  深刻反思,凤冈绝地反击,打响“三大攻坚战”。

  一年后,包括凤冈在内的7个县甩掉了后进县的帽子。

  今年6月,“名落孙山”的3个县,加上2012年的10个后进县又被省委、省政府约谈,定下突围时间表。

  追赶,不仅是拉近与别人的距离,更难的是对自身的超越。

  为了激活竞争的态势,201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分两批从浙江、江苏等5省引进10名县委书记。然而,在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每一点改变,每一步追赶都注定充满艰辛,充满困难,充满挑战。

  尹恒斌就是在关注和期待的注视中从江苏赴任绥阳县委书记的。当时,绥阳在全省排倒数第五。

  “经济落后的背后是观念落后。发展,要从改变观念做起。”尹恒斌直击要害。

  县里提出,必须颠覆传统农业县的工作思路,把精力和重点投入工业和开发区建设上——周围,有人观望。

  县委要求,必须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来衡量发展成效——下面,有人质疑。

  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年下来,绥阳在全省的排名跃升20位,实现逆境突围。绥阳赢得掌声,尹恒斌赢得自信。

  追赶,既依靠自力更生,也需要外部给力!

  2012年初的北京街头,樱花含苞,玉兰绽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就在那一个早来的春天应运而生了。

  10项规划,13项试点,15项示范,119项政策,176项工程。

  53次“加快”,41次“加大”,65次“加强”。

  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党中央国务院为贵州量身打造一系列“拔穷根”的政策支撑。

  内外给力,后发赶超。贵州聚拢起越来越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项目落户,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项目开工,第四代富士康在贵州起航……青山绿水间,一大批重大项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黔中大地上,一系列重要会展汇聚人气、催人奋进。

  奔跑,迎着希望;起跳,追逐梦想。中国西南版图上,一个开放奋进的新贵州跃动而出。

  转型——这是发展理念的飞跃,这是着眼长远的登攀。一次次冲击,一次次发力,“又好又快”的贵州新格局呼之欲出

  瑞士。贵州。一个全球领跑,一个中国后发。

  贵州。瑞士。一个贫困低谷,一个发达之巅。

  2013年夏天,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震撼人心的对比赚足了世界的眼球。

  “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习近平主席的要求和嘱托高瞻远瞩、发人深省。

  跨越时空的牵手,透出了贵州对转型发展的孜孜以求!

  冲击强烈的对话,彰显了贵州对生态文明的坚定决心!

  兼顾“赶”和“转”,妥处“好”与“快”,是急行在全面小康征程上的贵州无法回避的挑战,也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审视自身发展而凝聚起的科学发展共识。

  这是困扰贵州的老问题——

  发展滞后,增长粗放,基础设施薄弱,工业支撑不力,产业层次低下……

  这是贵州面临的新挑战——

  民营经济薄弱,市场化发育不足,科技驱动力差,改革任务重,开放程度低……

  差距在转型,潜力在转型,希望更在转型。

  在赶超中转型。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六个进一步”指向明确——

  进一步扩大投资,让经济又好又快;

  进一步调整结构,让发展更加科学;

  进一步统筹城乡,城镇化稳步推进;

  进一步改善民生,让社会和谐安宁;

  进一步改革开放,让体制机制更顺;

  进一步保护生态,让环境更加美好。

  在转型中赶超。“五年行动计划”掷地有声,“六大调整”目标清晰——

  调投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调经济。工业比重提高到44%;

  调所有制。民营比重提高到55%;

  调城乡。城镇化比重提高到46%;

  调区域。县域比重提高到71%;

  调农业。粮经作物比例调整到40:60。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贵州,开始吹响转型发展冲锋号。

  这是绝处逢生的转型之路——

  万山,一个“没落汞都”的突围,生动折射了贵州转型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万山汞的产量一度占全国一半以上。随着资源枯竭和汞价低迷,万山陷入生死存亡的困境。

  置之死地而后生。2009年3月,万山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奋力开启转型之路:

  由卖资源向卖技术转变;

  由“老笨粗”向新材料转变;

  由“一条腿”走路向多业并举转变;

  由分散发展向园区集群转变……

  转型转出新天地。今天的万山转型区,新入驻企业69户,去年生产总值比5年前翻了两番。

  这是两翼齐飞的转型之路——

  一边是城镇化明显不足,一边是“城市病”集中出现。矛盾交织,给发展带来新命题。

  一边是“龙头”带动不强,一边是“龙尾”挥舞乏力。多难互现,让转型遭遇新挑战。

  横空出世的贵安新区,彰显转型新思维——

  推动城镇化进程;

  带动结构调整;

  引领产业转移。

  强力起飞的贵安新区,挥动转型大手笔——

  不贪大。不求洋。力求特。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开发。

  16个专项编制、16条路网框架、50亿实物投入、170亿战略融资……

  筑起新高地,打造新引擎,形成增长极。1560平方公里的贵安新区,寄托跨越新期待,承载转型新梦想。

  威宁:工业富县转出“威宁模式”;

  丹寨:项目建设转出“丹寨腾飞”;

  毕节:资源转化转出“新型毕节”;

  ……

  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市和园区协调发展。贵州,正通过这条两翼齐飞的道路引领转型发展。

  这是壮士断腕的转型之路——

  把时针拨回2012年12月11日,或许很少有人记得这样一个瞬间:

  贵阳,细雨霏霏,寒意袭人。当天下午,位于白云区一条背街小巷里的银星化工厂在创造了13年辉煌后正式关停。

  银星,投资额近亿元,年纳税千万元以上,但是,企业生产对水环境的影响挥之难去。两难之中,贵阳市委市政府和企业联手上演“壮士断腕”。

  “我们不能把升级的机会给了别人,却把消耗和污染留给自己。”公司董事长赵应黔坦然以对。

  现在,一条引领当今环保最新潮流的编织袋生产线正在银星筹备上马!

  高耗能,转!

  新技术,上!

  高污染,转!

  新产业,上!

  质疑声中,坐落于贵阳高新区的皓天科技勇敢担当起中国LED产业升级的重任,承载起挑战欧美技术强人的梦想。

  LED,蕴藏了太多无奈。

  我国有LED企业3000多家,却无一家产值过10亿。一边是散小的低端生产,一边是缺失的核心竞争力;一边是脱节的产学研链条,一边是无情的欧美垄断。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LED产业应用产品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

  应运而生,因时而动。迎着国际寡头的“围堵”,面对前景广阔的市场,总投资22亿元的皓天科技从问世之日起,就直指LED外延片这一产业链上游最“难啃”的领域。

  挑战高端,战胜高端。让高新技术和贵州资源嫁接,促核心专利与高端人才携手,皓天科技正朝着LED的最高端领域顽强奋进。到今年底,皓天一期1000万片生产能力将正式形成。

  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越来越多的贵州企业承担起新型工业化的光荣使命。“十二五”的贵州,一个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呼之欲出。

  以总量拉动发展,贵州有后劲!

  自2011年以来,项目投资对贵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70%左右,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约10个百分点。强投入带动、大项目支撑,使经济起飞拥有强劲动力。

  以增量推进转型,贵州有潜力!

  今年以来,“5个100工程”引领转型导向,投资保持两位数以上高增长;落后产能、楼堂馆所建设则频频闪亮红灯。有保有压、有取有舍,为经济转型腾挪足够空间。

  但转型发展绝非坦途,尤其是肩负“赶”与“转”的双重任务,贵州干的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贵州的决策者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

  “推进转型发展不是在公园里散步,而是在大山上攀登。”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

  “别人走,我们要跑;别人跑,我们必须跑得更快。”省长陈敏尔说。

  坚定的决心,坚实的行动,贵州转型跨越的美好明天更加令人期待。

  这是2年后的贵州新图景——到2015年,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性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石漠化扩展势头初步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接近西部平均水平……

  这是6年后的贵州新高度——到2020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0%;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跨越——这是经济洼地的崛起,这是精神高地的构筑。一路执著,一路奋进,奔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8月2日。息烽集中营纪念馆。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次集中学习的省委常委们神情庄重,对照革命先烈“照镜子”,查得失。“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赵克志说。

  转变干部作风,构筑精神高地,为后发赶超,推动跨越凝聚起强大动力。

  这是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2011年6月29日至7月1日到黔东南州、黔南州的一趟考察行程:

  3天时间,2州10县;800公里奔波,16小时会议。

  “30日的午饭下午4点吃,晚饭夜里9点吃,10分钟后,会议继续。”随行记者记忆犹新。

  干。苦干。实干。率先垂范激发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这是省委书记赵克志2013年6月21日至24日对威宁迤那镇中海村的一次蹲点调研:

  深夜23点出发,次日早8点抵达;走访26家农户,召开6次座谈会,2天食宿全在村民家。

  这是省长陈敏尔最近对重大发展工程的推动步伐:

  现场考察贵安新区进度,研究推进黔中经济区发展,主持“5个100工程”专题会议,与富士康集团共谋战略合作……

  一条心,一个调,一股劲。苦干作表率。

  不扰曲,不跑调,不折腾。实干聚共识。

  ——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团结奋进的贵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当初提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时,不少人吓了一跳:贵州的资源、环境优势会不会破坏?有观望,有担心,也有质疑。”省委领导同志回忆说。

  一切让结果说话,一切让实践检验。不争论,埋头干——省委省政府斩钉截铁。

  三年过去,工业化城镇化万马奔腾,增长排位激动人心,环境质量不降反升。

  “不干,不实干,不苦干,一切规划都是‘瞎话’,一切蓝图都是‘乱涂’”。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不干,不实干,不苦干,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永远也成不了优势”。变化,成了最好的回答。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2011年以来,“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万名干部下基层”,实现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一类贫困村、街道社区全覆盖。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数着星星回家,看着月亮上班”,成了贵州人“痛并快乐”的生活。

  ——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开放创新的贵州,风气日开,智慧日出!

  这是思南县委书记胡洪成最近三年招商引资的奔跑:

  长三角4次,珠三角5次,京津7次,港澳2次。

  这是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最近三年签约投资的记录:

  2011年16次,2012年29次,今年以来20次。

  这是贵州省最近三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的成果:

  2011年2500亿元,2012年3857亿元,今年上半年3860亿元。

  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创新的精神,贯穿着“十二五”以来贵州四面出击的“征战”:

  武陵山经济协作,黔川渝区域联动,泛珠三角合作……贵州融入全国大格局越来越快;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东南亚区域合作……贵州参与国际互动越来越多。

  找机会、找位置。开放创新的精神,成为引领发展的巨大引擎:

  “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贵州以宏大的气魄捕捉机遇;

  引资金、引技术、引管理、引人才……贵州用宽广的胸怀赢得主动。

  开放创新的洪流,冲刷着观念,孕育出蜕变,迸发出活力。

  这是记忆深刻的沉重一幕——

  2010年,一家外资企业来贵州办理注册,相关部门竟不知程序,无从应对。

  这是富有冲击的精彩升华——

  在贵定县岩下乡,改良的养殖技术引来了大鲵养殖公司,村民的观念变了:以前种玉米,现在养大鲵。

  在遵义县龙坑镇,镇长带队从深圳招来的项目改变着大山里的世界:生来是农民,现在当工人。

  “如果大家三十年前错过了广东、浙江,今天千万不能再错过贵州。”来贵州参加项目推介的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惊呼。

  ——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攻坚克难的贵州,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穿越一个个改变时空的隧道,仰头是横跨在半山腰的坝陵河大桥。蓝天下,火红的坝陵河大桥犹如一道彩虹,腾空在峰峦叠嶂间。

  贵州难,难在山高路险,难在人与自然的较量。坝陵河大桥为这一攻坚克难提供了生动的注解。

  知难而上!迎难而上!克难而上!近2万人挑战极限,4年多日夜鏖战。

  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示弱!不向挫折妥协!国内首座跨千米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世界首次在高山峡谷间架设,世界最大隧道锚施工……多项行业“之最”,记录艰辛历程。

  千峰万仞,处处是需要跨越的藩篱;

  千磨万击,处处是奋力登攀的身影。

  贵州苦,苦在发展路上多磨难,苦在创业路上障碍多。

  怀揣超越的梦想,平塘县水淹村的卢德勇第一个在村子里尝试种植西瓜。

  丰收了,梦想却随之破灭:马驮人挑,怎么也走不出一望无际的大山,望着渐渐烂在家里的西瓜,他欲哭无泪……

  知难而上!迎难而上!克难而上!

  连片特困山区覆盖了全省65个县80.3%的国土面积。2012年,贵州启动有史以来以来规模最大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让200万贫困群众搬出石漠化深山。

  2012年,卢德勇终于迎来梦想开花的日子:在平塘县掌布乡生态移民安置点,他流转20亩土地继续种西瓜,当年收入4万元。

  这一年,贵州减贫140万人,5个重点县125个贫困乡“减贫摘帽”。

  这是自强不息的精神高地。

  这是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

  山有多高,葡萄就种多高。独路盘旋的三都县交梨乡,满山沉甸甸的葡萄诉说着贵州人不畏艰苦的毅力;

  10万个矿泉水瓶,600亩金银花。旱魔肆虐的兴义市冷洞村,“滴灌”浇开的金银花传递着贵州人永不退缩的坚韧;

  翻山越岭,风雨无阻。陡峭崎岖的长顺县敦操乡,小小的“红背篼”背出了贵州人挺起的铮铮脊梁。

  ……

  这是经济洼地的崛起,这是精神高地的构筑。

  水利突破,让高原不再干涸!

  ——大规模、高强度,骨干水源工程星罗棋布。

  交通突破,为梦想插上双翅!

  ——打通省际“断头路”内外提速,建设“黄金新水道”贯通南北,“干支互动”新空港振翅腾飞。

  ……

  黔中大地上,凝聚起推动跨越正能量,释放出改善民生好声音:

  在全国率先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92.4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提前2年完工;

  实施教育“9+3”计划,教育经费远超国家规定标准;

  ……

  

  巍巍娄山抒伟志,乌蒙磅礡鉴雄心。

  每一步跨越,都凝聚智慧心血;每一步跨越,都令人荡气回肠。

  奋力跨越的历程,定格的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炽热的注视下,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令人心潮澎湃。

  奋力跨越的历程,定格的是一双双艰难而扎实的脚印,为追逐心中那个美好的梦想,贵州一步步艰辛而执著地走着,梦想在脚下延伸。

  奋力跨越的历程,定格的是一支支耀眼的火炬,燃烧着发奋自强的贵州精神,燃烧着起飞的梦想,在黔中大地坚定地传递着,经久不息。

  ……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一路奋进,一路执著,一路逐梦。梦想点燃希望,梦想成就未来,梦想激发着4000万贵州人民,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奋进,奔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2&id=58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