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传媒观察 > 正文

传媒人关注抗战老兵 为其养老奔波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浏览量:1031更新时间:2013-07-17 16:09:00

       编者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大代表王敏刚向民政部递交了关于优抚原抗战老兵的提案。这份提案,是王敏刚在深入了解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这些年为关怀抗战老兵所做努力后慎重提出的。7月初,王敏刚终于收到了这份提案的回复: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将被纳入社保。

       当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广泛热议之时,当这场由民间发起的公益活动变为国家行动之时,我们把目光投射到几位为此奔波的媒体人身上——孙春龙、孙冕、朱长振,正是他们和同行的努力,将更多的老兵推向舆论的前台,让他们得以在有生之年有尊严地生活在他们曾经守护的土地上。

        孙春龙,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老兵回家”活动发起人。2011年,为帮助老兵返乡,辞去《瞭望东方周刊》总编辑助理职务。

       民政部近期回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对他们在政治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和照顾。这份文件虽然说明因为法律限定,无法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优抚政策,但毕竟把这件回避了多年的事情摆到了前台,并且有了较为重大的实质性推进。有很多老兵得知这一消息后,感慨地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这一天的确等得太久了。根据调研,在大陆目前幸存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约有两万名,很多人曾被劳改二三十年,释放之后已难以成家,所以孤寡老人很多。另外,因为经受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子女受牵连,贫困比例特别高,超过总数的30%。很多老兵已年逾九旬,却每天要为生计奔波。他们本该享受这个国家至高的荣誉和优厚的待遇,但历史上,因为隶属于国民党的政治符号,这些功绩几乎被全部抹杀,并且让他们在耻辱、不安和贫困中度过余生。其实,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最期望的,还不是生活上的改善。

       贵州的抗战老兵汪再祥,为了得到一枚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前往北京上访,只因那是一份国家荣誉,一个承认。

       如今,战争的亲历者已寥寥无几,如果我们还不能抓住历史的尾巴,还不能把应有的荣誉还给他们,还不能把那些为国牺牲的士兵的名字重新刻在纪念碑上,这些碎片,在历史的长河中必定被定格为这个时代的遗憾。

       重拾这些零散的记忆,其实是在重新打造一种精神。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首先去爱自己的每一位民众,去珍惜每一位国民为这个国家曾经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幸运的是,我们终于看到这场由民间发起的公益活动,正在成为国家行动。民政部的回复,不仅提到了生活照顾,还提到了政治关怀。民政部的回复还说:“我部支持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在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中所做的工作。”当然,这纸红头文件如何落到实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民间机构的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会积极和各级民政部门对接,以官民互动的方式,尽最大努力去落实这项政策。

       韩国总统朴槿惠近日访华,提出在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送还韩国军方管理的360具中国军人遗骸。

       在美国很多的场合,美国总统都会阐述美国国家与士兵达成的神圣契约:如果他们被俘,在战斗中消失,或者战死沙场,我们要尽我们所能找到他们并且把他们带回家。

       回看中国近现代的战争,总是让人生出许多的感慨和唏嘘。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牺牲人数,连最权威的二战史研究专家也说不清楚,甚至连万位数都精确不到;还有一些为国捐躯的士兵,他们的母亲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安葬在哪个陵园……

       历史日渐远去,我们可以反思战争,可以重新审视历史,可以重新体味战争文化,但无论如何,用优厚的待遇宽慰那些为国流血的英雄,以至高国祭去缅怀那些为国牺牲的士兵,其实是告诉更多的生者,这是一个有担当且值得你去为之付出生命的国家。

       民政部的一纸红头文件,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担当。当然,这份国家责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有我们每一个公众。□孙春龙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3&id=476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