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推荐 > 正文

也谈“中国梦”的新闻传播策略

信息来源:《中国记者》杂志浏览量:1231更新时间:2013-06-18 16:53:18

       2013年4月16日,中国记协等26家单位发出了“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全面、准确、深刻诠释好“中国梦”成为新时期媒体记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也是新闻工作者与全国人民一道共筑“中国梦”的题中之义与内在逻辑。传播路径与传播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

  □ 文/吴明东

  怎样传播

  诠释好“中国梦”,须注意主体的平等性。记者与受众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新闻实践中,须改变把受众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容器的刻板印象,把受众视为平等交流对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要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记者撰写新闻报道时无意间蕴含的情感、指向、态度或某种倾向等,都可能被读者解读时体悟或剖析到。因此,记者在诠释“中国梦”时,需以平等的心态与尊重的态度达成与受众的对话。

  诠释好“中国梦”,还要注意话语权的平等性。记者和受众是具有平等话语权的对话主体, 即双方都具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及建议的权利及虚心倾听对方诉求的义务。在不久前召开的“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会议原本未安排群众代表发言。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总结发言时,来自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的王淑芳等10名来自北京的基层代表在“计划外”插话发言,向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内的70余位与会者,阐述自己的“中国梦”。刘奇葆中断发言,让她“说梦”。刘云山还要求在场的中央新闻单位为来自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杜静搭起“说梦”的舞台。让基层群众讲述自己的梦想,这些都充分表明了中央领导对社会民众平等话语权的尊重。因此,媒体记者更要充分尊重社会各阶层人士对“中国梦”诠释的话语权。

  媒体记者诠释好“中国梦”,更要注意双向互动性。新传播环境下,很多媒体记者注意到记者和受众在交互中达成交流和理解的共在关系。如《新京报》记者宋识径、张寒采写的《刘云山: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一员》、《中国青年报》记者傅万夫采写的《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所表达的梦想,恰恰契合了当下社会众多追梦者的心声,在交互中实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这里的关键是防止说教意味浓、交互性不够、官话套话多。

  梦想家园,诗意栖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媒体记者诠释的“中国梦”要内涵丰富,视野宽广,方能将所有人的“幸福梦”囊括进“中国梦”。

  “中国梦”,需要记者与受众同心共释。媒体记者以自己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传播载体传达党和国家高层关于“中国梦”的阐述,做好上情下传不走样,也要把广大民众关于“中国梦”的理解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做到下情上达不变形,充分发挥“耳目喉舌”作用,让尽可能多的受众参与到诠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温暖同行。

  “中国梦”,需要记者与受众互动对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领导人以梦领航,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智慧之举。媒体记者应尊重和重视受众的接受效果,不断创新报道策略,强化主体间的互动,传播正能量,与大众携手实现“中国梦”。

      传播策略思考

  具体而言,全方位、多角度诠释“中国梦”的新闻传播策略有哪些要素呢?

  新闻视点下移——接地气。今天新闻界各媒体都在实践走转改,涌现了一大批富于感染力的好作品。比如,新华社在十八大后推出了一系列深入基层一线的各类报道,特别是深刻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各层面、各类别群体对实现“中国梦”的想法和建议,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汇聚了最为真实可信的群众智慧。

  视角要平观——知民意。民意所向,即“中国梦”所向。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多维诉求与群体智慧凝结成美丽的“中国梦”。它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演绎与创造。四川雅安“4 20”突发地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第一时间深入地震现场采访,在余震不断的环境下赶出一件件高质量的新闻作品,积极反映灾区人民心声,注重正面引导,让人民拥有信任感、安全感和稳定感,赢得了海内外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与善举。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4 23”严重暴力恐怖犯罪案发生后,各大媒体记者迅速深入采访报道,严厉痛斥暴力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和平稳定的强烈呼声和坚定信心。

  视界要上行——达民声。新时期的媒体记者应找准诠释“中国梦”的新闻落点、焦点和热点,努力将难点、焦点嬗变成亮点、看点,引起读者的热切关注与积极互动,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帮助生活中的平凡人圆梦。

  “中国梦”连接着历史与当下,通向未来。大至国家,小到个体,圆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英国天文学家阿 安 普罗克特曾言:“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伟大的“中国梦”正在进行时,广大媒体记者要以如椽之笔进行与时俱进地解读与诠释,并以“政治家的头脑”“科学家的严谨”与“艺术家的手法”为圆梦鼓与呼。由此,记者诠释“中国梦”的新闻实践才有了特别的意义。(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编辑部)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8&id=39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