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知识 > 正文

谈谈新闻报道中一些典型的汉字误用现象

信息来源:《中国记者》杂志浏览量:1035更新时间:2014-11-28 17:08:38

    提要:汉字是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且时刻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有些文字问题不容易一眼看清,特别是简化字字表的历次调整与人们惯性思维的滞后,更让汉字的使用中难免出现混乱与争议。作者梳理了新闻出版中容易误用的汉字,作为读者的使用参考。

    关键词:新闻出版 汉字 误用

    □ 文/石春凤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出版中的汉字误用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汉字的误用有些是读音相同,有些是字形相近,有些是先前作为异体字被淘汰,又于之后被调整恢复。

    账关钱 帐关布

    湖北某报2013年8月4日6版《明净天空下的铜像》:“一眼瞥见了正在埋头打算盘算帐的刘厚总的背影”“这一声喊叫,将正在算帐的刘厚总吓出一身冷汗”“黄宜香拔出手枪,当面指着帐房先生”,此三句中的“帐”应为“账”。

    “账号”“帐号”混用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账本”是规范词语。“账”是“帐”的分化字,二字分工明确:“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如“账本、报账、借账、还账”等;“帐”专表用布、纱、绸等制成的遮蔽物,如“蚊帐、帐篷、青纱帐”等。

    蹚浑水 走一趟

    2014年5月23日,中央某报“大众话题”的标题为《孩子“趟水上学”,别总等媒体介入才重视》,其中的“趟水”规范词为“蹚水”。

    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蹚”(tāng)作为“趟”(tàng)的异体字废除。于是,“蹚”字的用法便转移到“趟”上。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都没有收“蹚”字。1990年新版《新华字典》以“趟”为正字,把“蹚”归入其下。按照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当时小学语文课本中《小马过河》一课中的“蹚水”还准备改作“趟水”。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终于将“蹚”字在二级字中恢复,义为“蹚水”“蹚地”。

    黏豆包 很粘牙

    看到电视剧《粘豆包》在做宣传,无论海报或电视字幕,用的都是“粘豆包”,其实,“粘”是误用,应改为“黏豆包”才 对。

    “黏”字在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作为“粘”的异体字被淘汰了,但是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又恢复了“黏”字。“黏”和“粘”这两个字的区别在于:(1)读音不同。“黏”读nián,而“粘”读zhān。(2)词义不同。在表述物质性状时为形容词,用“黏”,如黏性、黏膜、黏豆包。在表述行为时为动词,用“粘”,如粘贴、粘连、粘信封。电视剧中的“黏豆包”是一种表皮具有黏性的食品,故应为“黏豆包”。

    噘嘴动口 撅折用手

    广州某报2013年8月2日B8版有标题为《孩子频繁撅嘴耸肩小心“抽动症”》;还有“雷人!美女子住酒店到期赖着不走向警方撅嘴”。其中,“撅嘴”规范用法为“噘 嘴”。

    “噘嘴”为“翘起(嘴唇),与嘴巴有关,故用“噘嘴”,生气可以“噘嘴”;而“撅折”“撅断”等与手有关,就用提手旁的“撅”。

    “哈密”瓜 ≠哈“蜜瓜”

    2011年4月11日某报C9版,《巧挑哈蜜瓜》“哈蜜瓜皮上网状的疤痕越深说明瓜的成熟度越高,味道吃起来会更加香甜爽口。”标题与正文中的“蜜”应改为“密”才对。

    哈密瓜之所以叫“哈密瓜”是因为以新疆哈密地区出产最为著名。哈密瓜味道甜美,又属于蜜瓜的一种,因此哈密瓜常被误写为“哈蜜瓜”。

    西子湖畔 西泠印社

    中央某新闻单位曾发布这样一条消息:“2011年12月16日,94岁高龄的中国学术大师饶宗颐先生在香港接过西冷印社聘书,正式就任西冷印社第七任社长。这填补了天下第一印社社长之位的空缺。”在此文中,历史悠久的天下第一印社“西泠”误为“西冷”,有辱斯文。

    这里的错误,大概是由于形似,“冷”为两点水,而“泠”为三点水,且“泠”字多少有点“冷僻”所致。西泠(líng),乃名妓苏小小魂断处,“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西泠印社坐落于杭州西湖景区孤山西麓。

    文学大家 钟情传统

    2014年7月18日中央某报有这样一段话:“鲁迅之后,他跟张爱玲、钱钟书这几个作家影响了后来的文学路线,有很多作家都受到了沈从文的影响,”其中,“钱钟书”的“钟”字为误用,规范写法为“钱锺书”。

    钱先生始终认为自己名字中的“锺”是辈份排列,不喜欢别人把他的名字写为“钱钟书”,自己“钟情于书”,坚持在其文章著作中属名“钱锺书”。由于钱先生作为文学大家,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和社会影响力,社会上就默认了“钱锺书”的存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在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收“锺”为规范字。

    浮萍随水漂 青蘋因风动

    北京某报2014年3月21日C2版,《风起于青萍之末》文有“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其中“青萍(píng)”应为“青蘋(pín)”才符合用字规范。

    “风起于青蘋之末”是说事物尚处于萌芽阶段,但人们经常把“青蘋”误写成 “青萍”。“青蘋”是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蕨类草本植物,而“青萍”指浮萍,浮萍是无所谓“末”的,“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青萍之末”误写缘于 “蘋”是一个多音字,在第一批简化字表中作为“苹”的异体字被淘汰。《通用规范汉字表》恢复“青蘋”的“蘋”字,所以规范的用法是“青蘋”。

    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国家出台法律条文来硬性规范,更需要语言文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媒体工作者、影视娱乐工作者等方方面面的人员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传播知识,营造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为全社会做出表率,使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从而确保我们的母语发展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作者单位:新华出版社)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9&id=107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