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知识 > 正文

获奖者支招|童浩麟:巧用妙招让经济新闻“活”起来

信息来源:中国记协网浏览量:2010更新时间:2015-06-11 17:01:04

编者按

      在经济新闻采写过程中,如何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如何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如何让经济新闻写得更加鲜活生动?中国新闻奖获奖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封记者站站长童浩麟为同行传授三点妙招——

文|河南日报·童浩麟

善用比较思维,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一般来说,我们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多是会议材料、统计部门、某个部门权威人士新闻通气会上发布等等。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和事当中,发现具有价值的信息呢?那就是在比较中写新闻。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充分运用比较手法,去提升一篇报道的新闻价值。

经济新闻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应当把最新、最有价值的动态信息报道出来。那么,记者怎样才能运用好比较手段呢?比较的基础和关键是了解情况。如果对自己所负责的行业、地域情况和中心工作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比较就无从谈起。为了进行有效的比较,首先要了解上情,关心时事,了解中央、地方的政策及各个时期的部署和要求,才能及时鉴别和捕捉当前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作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开封的一名驻站记者,2011年8月,我参加了在开封召开的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进会,会议上有关省领导、行业领导说了很多和农民工技能振兴有关的内容,但在10多份会议材料中,我发现了这样一句话:2010年以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245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达到1360万人,超过省外就业人数265万人。

这句话引发了我的采访兴奋点,我对信息进行了比较。经查资料发现: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一直是全国第一位。资料显示,2010年以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人数一直多于省内转移人数,最多的一年有接近7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就业。

会后,我在报道主体会议新闻同时,花大力气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度采访,多方面比较河南劳动力转移这一经济信息所带来的内在价值。

河南省发改委的同志说,“劳动力的流向,反映出经济形势的变化。”河南省经济专家指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首次省内转移人数超过省外,意味着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不但有了量的突破,而且有了质的提升。”

这些权威人士、专家的比较说明分析,使新闻价值得到大大提升,于是,就有了获得河南省主要领导批示并获当年河南省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我省农民省内打工首次超省外》。

巧用数字,增强新闻可信性和说服力一篇好的经济报道,除了为读者提供有效信息之外,还应当生动、形象。通过恰当的方法巧用数据,使其代表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使新闻报道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易懂。在经济报道中巧用数字,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强化视觉冲击;可以帮助解释新闻中的名词、术语;可以作为背景材料,使新闻更具体、实在,增强新闻可信性和说服力。

2012年12月3日,河南日报刊登了我采写的一篇消息《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说到底,这是一篇反映县域经济的常规性报道。2012年,是焦裕禄同志到兰考工作50年。如何把50年间兰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来?如果用工作成绩报道的思维采写,罗列成绩,那么,兰考50年的变化也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经验性报道。

我想到了兰考火车站。这是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场景。“兰考火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从这里飞驰而过。也还有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蜷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这一幕,记录在穆青等写下的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

过去的50年的时光里,兰考火车站见证了兰考的发展史:逃荒、打工、返乡、致富。这四个极具典型意义的“镜头”都让兰考火车站捕捉到了。于是我借鉴文学写作拟人手法,将兰考火车站赋予生命,让火车站来诉说兰考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这篇全文894字的新闻采写中,我精心筛选出46处数字,通过以小见大的新闻角度,反映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百姓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运用数字的过程中,我采取了换算法、对比法等方法,易于读者理解,同时增强报道的震撼力,鲜明地体现了兰考50年的变化。《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这篇报道获得了2012年度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活用直接引语,增强新闻画面感和客观性新媒体时代,纸媒的传播力受到不小的影响,经济报道也是如此。如何增强经济报道的感染力?充分运用直接引语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比如,在《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这篇获奖作品中,我用了9处直接引语,正是这些直接引语的呈现,使这篇报纸新闻特别富有画面感和镜头感。灵活运用直接引语可以使被采访者在报道中一目了然,可以增强新闻的客观性,也是新闻倾向性的最佳表达。(童浩麟)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9&id=1278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