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知识 > 正文

采访报道儿童三忌

信息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浏览量:988更新时间:2014-05-26 15:22:20

一、把成人的思维和意识强加给儿童

成人和儿童对同一事件的思维和意识是不一样的,把成人的思想和意识强加给儿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比如有关希望工程、捐资助学的新闻,记者往往喜欢把镜头对准儿童,在某种场合中,不管儿童心情多么难过,神情多么无奈,记者都锲而不舍地要求被救助儿童说出“好好学习,报答社会”之类的感恩言语,似乎不这样不能体现希望工程和捐资助学的意义。再比如,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儿童搀扶老人反被老人及其家属讹诈的新闻,各路媒体轮番对当事儿童进行采访,表面上看记者是在求证谁说了谎,但媒体真正想要求证的却是在当今这个社会做好事的风险,有的媒体甚至在讨论“是老年人在变坏,还是坏人在变老”这样的预设议题。儿童很简单的搀扶摔倒老人事件演变为一场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集体声讨。在这件新闻事件中,儿童纯真的心灵在媒体记者的啧啧逼问下,有可能产生对成人世界的恐惧和怨愤,从而产生怀疑和逃避等不良心理反应。其实无论是希望工程和捐资助学,都不需要把镜头对准那些无辜的儿童。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扶,是社会的自我完善和调整,不管由于什么原因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贫困,儿童不应该为此负责,也不需要过多地背负自卑和感恩的沉重负担。再说搀扶老人事件,儿童的心灵本来很单纯,看见有人摔倒,主动去帮助,他们不知道在当今这个社会会由此产生风险,而当纠纷发生,我们的某些机构,特别是媒体理应避免让儿童卷入纷争中,调查取证和寻找目击证人应该由公安机关和相关机构去完成,在事件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媒体可以缓一缓,不要预设议题,不要用惯性思维去揣测事实真相,更不要在事件真伪不明的情况下进行舆论上的道德审判,不要一味让儿童面对镜头,去反复阐述事件的细节和真相,这会不自觉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就算儿童在此类事件中有过错,也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和意识去苛求儿童,成人世界的是与非有时对儿童来说过于沉重。2013年10月16日,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娱乐节目《吉米·坎摩尔直播秀——儿童圆桌会》(Jimmy Kimmel Live!)中,主持人和4个6岁左右的儿童戏仿议员,讨论国家大事,谈到“美国政府欠了中国1.3万亿美元该怎么办”时,一个男孩建议:“我们应该绕到地球那边去,把中国人都杀光(Kill everyone in China)。”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多个城市爆发华人抗议游行。ABC及主持人坎摩尔连番道歉,并承诺永久停播《儿童圆桌会》。惹了这么大的祸,我们没有看到包括ABC在内的任何媒体去采访那4个孩子,让他们说自己并无恶意,或者指出受谁影响,或者辩解说中国还有网站开辟专栏“无德无信美国人”呢。孩子们对争议的问题并不了解,也不用对自己的童言无忌承担后果。

二、轻易利用儿童的观点

一些媒体和记者为了新闻表述要求,喜欢采访儿童,让儿童在新闻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面上看,这符合新闻规律,新闻让事实和当事人说话,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儿童来说未必适用,如运用不当,或者随意运用,会让儿童置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中。长沙一家幼儿园发生叠罗汉事件,媒体记者在采访幼儿园孩子时,得到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一部分孩子说“叠罗汉游戏太开心,太好玩了”,也有孩子说“身体被压得有点疼”。媒体和记者有没有试想过,对幼儿园不利的看法和意见是否会对孩子产生不必要的麻烦,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孩子会不会因此而遭到园方和老师的“特殊照顾”,这些风险记者在采访和发表新闻时有没有考虑到。笔者单位采访报道过一条新闻,说的是学生因学校食堂饭菜单一不合口味而去周边小饭店就餐引发的校园饮食安全一事,新闻中大量引用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有学生说学校的饭菜不好吃,没有外面小摊小贩的有味道;有的学生说,学校的饭菜不错,比外面饭店的饭菜卫生。我们暂且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和全面,从保护儿童的立场慎重考虑,不到万不得已,不应该让儿童在争议事件中表达观点。并不是说孩子们的意见不重要,但他们并不知道、不理解争议的各方观点,也不能预见及承受观点可能造成的后果,他们往往只是被成人利用而已。

三、漠视儿童的合法权益

记者和媒体都知道,在新闻报道中应该隐去未成年人的影像和名字,却忽视了某些正面报道中未成年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合理保护。在一则“净化网络视听环境”的新闻中,记者采访了一位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学的小学生,她以真实姓名表达观点说:“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网民认为一个小学生很难“突然”看到既很黄也有暴力的网页,大有可能是记者为了“净网”宣传而诱导的表达。“很黄很暴力”成为当年的网络流行语,网民对此作了辛辣的讽刺。在这件事件中,网民虽然不能攻击被采访儿童,但记者更应该反思,在新闻采访中是否对儿童尽到了保护之责。涉及儿童隐私的一些报道,记者在采访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家庭变故,儿童疾病,都有可能让儿童处于暴露隐私的风险中。我们在采访中不能一味地为了夺人眼球,追求所谓的真实而忽视儿童的隐私、漠视儿童的合法权益。在采访儿童之前应该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家长和学校作为监护人应该考虑和预估采访对未成年人产生的影响,尽到保护之责。

(作者:常健 单位:张家港电视台)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9&id=944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