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学习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三项学习教育 > 正文

做职业新闻人 做优秀新闻人

信息来源:贵州记协网浏览量:968更新时间:2013-02-20 10:27:56



做职业新闻人 做优秀新闻人

——参加集团“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题培训有感

贵州日报经济一部   邓 航


不经意间,我在新闻岗位从业已近19年时间。

绝对不敢“卖老”,但也绝对不再“装嫩”,“初出茅庐”、“新兵蛋子”之类的雅称或俗名,显然已不适宜放在自己身上。

记者这个职业,容易萌生光鲜、荣耀之感,也常常品尝奔忙、艰辛的滋味。现在的自己,还不老但也不再小,对工作、对生活有些感悟但明显尚欠深刻,如果说自己当下正处于人生里程中的重要节点,那在此时刻,认真审视一下个人的职业生涯,再度校正个人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无疑是及时之为,必要之举。

庆幸的是,这个机会正好向我迎面而来。11月11日至12月23日,感谢集团专门组织的7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题培训,这次学习,可以说是我在从事新闻工作近19年之际,从业务到心灵、从里到外的全身“洗澡”。

在这次集团精心安排的系统培训中,我确曾一遍遍扪心自问——当把新闻作为了一生的职业,现在的自己,究竟算不算是合格的新闻人?自己该怎么样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现在,我的思路已渐趋明晰: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泉所在,新闻工作者只有走进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才能发挥出新闻事业的最大价值。

以下三点感触,是我这次学习初步的收获。

一、真正的好新闻,是和群众在一起心贴心,油然而生的。

说内心话,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目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我一度认为有些空泛,太原则化,离自己似乎遥不可及。但这次通过7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题培训的系统领悟,着实改变了我的看法。

联想到我们有些报道的采编过程,功夫是花了不少,说辛苦也的确辛苦,但由于过分看重技巧上的突破,反而造成真正与群众扎根在一块,从基层发掘鲜活新闻源的意识非常淡薄,最后的稿件自然效果不佳,成了让读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在与报社的同事交流时,他们说得好——深入基层,才能把握基本的国情、省情。国情、省情在哪里?它不在文件里,不在讲话中,只在普通群众那里。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的观点意见是真正的国情、省情,是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制定方向的关键因素。经常到群众中间走走,经常到基层一线采访,虽然个人感受到的是小范围情况,但这样的信息多了,就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真实情况。

看来,真正的新闻绝对来自于一线,来自于我们的父老乡亲。不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没有真情实感,要拿出社会认可的好新闻只会是空中楼阁了。

二、既要掌握新闻规律,更要遵守新闻纪律。

这两者实质是党报新闻理论、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闻固然要“铁肩担道义”,但更要“妙手著文章”。

这里的“妙”,就是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之后,对新闻真谛的认识与探寻。墨守成规、刻板教条不可取,一味凭个人英雄主义,冲冲打打杀杀,头脑里始终少根“弦”,这样的新闻作品显然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真正需要。

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当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报道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在主基调、主战略下把握方向,积极努力,才能捕捉到亮点,做实、做好、做精新闻。

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当我们对新闻的党性、人民性有正确深入的认识,才能在提升新闻技能的同时端正方向,在为新闻理想矢志追求的同时胸怀全局,以规范有序、富有操守的新闻职业行为,当好时代进步的“了望者”,社会发展的“思考着”。

正是基于此,9月,我结束在玉屏自治县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返回集团到岗报到工作后,先后作了以下“走、转、改”:

10月15日——16日,赴开磷集团调研企业发展。稿件于10月31日在贵州日报一版刊发。标题为:《5个精细化工项目打造崭新发展空间    循环经济催生“开磷速度”》。

10月19日——22日,赴六盘水市水矿集团、水钢调研企业发展。稿件于11月21日由记者田洋、孙晓蓉署名在贵州日报九版刊发。标题为:《循环经济引领多元产业——水矿集团高端转型发展样本剖析》。

11月23日——25日,前往都匀市,就该市拓展地下空间,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进行调研、采访。

11月30日——12月1日,前往普安县龙吟镇,陪同集团分管领导对扶贫点开展帮扶。

12月3日——5日,前往铜仁地区,就民营经济发展进行调研、采访。

三、认识主流媒体的主体作用,重视新兴媒体的最新发展。

像贵州日报这样的省委机关报,以及像金黔在线、爽网、手机报这样的新兴媒体,下一步究竟是何种走向,能否做大做强,我通过学习,的确对此更为清晰,收益很大。

的确,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更加明显,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渠道更加复杂,尤其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日益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大挑战。在微博时代,人人都是编辑部,人人都有麦克风。

如果我们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基层,我们的新闻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吸引力感染力,不能用主流声音占领舆论主阵地,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必然让我们进一步强化了群众立场,提升了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综合能力,增强新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认为,要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中发挥作为,就主流媒体而言,下一步正是要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尤其是通过“走”和“转”,大力改进文风,用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语言,写好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真新闻,新闻。

有了这样的判断,集团发展壮大“旗舰”贵州日报以及各系列报,推进金黔在线、爽网、手机报迅速前行的脚步,采取的战略思路无疑会更加坚定和周密。作为具体从业人员的我们,也更加明了自己的职责。

目标在前,就看如何努力了。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13&id=7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