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知识 > 正文

新闻采访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应用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浏览量:992更新时间:2013-07-23 17:13:55

      □石丽珊

  核心阅读

  “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情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

   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名记者能否写出全面、深刻、发人深省的报道。

  新闻报道,特别是文字新闻报道需要记者最大限度地加强报道的现场感,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用眼睛四处看看,而是要通过观察,深入、细致地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才能使新闻报道有生动的形象和场景,令读者如临其境,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全面。

  正如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所说:“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情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在现实中,记者现场观察能力的差异,也是不同记者对同一事件进行采访,但写出的报道却有着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名记者能否写出全面、深刻、发人深省的报道。

  记者观察能力的培养

  记者在新闻采访现场进行观察,不仅是记者采访的重要手段,更是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本领。记者只有在具体的新闻采访活动中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各种观察的方法,才能写出读者欢迎的优秀新闻作品来。记者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要善于思考分析新闻事件。在新闻现场观察时,记者要有意识地思考,由于在现场,记者的采访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迅速观察到所有的目标,所以应该有目的、有选择性地进行观察,确定观察的任务和重点,围绕着新闻主题重点进行观察。正如开篇时所介绍,记者要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新闻事件,寻找有价值、有新闻点的事件进行报道,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的报道随波逐流。

  要学会抓住新闻事件的特征。培养观察能力,首先要注重培养、寻找、发现具有新闻价值信息的能力,要能够通过现场观察,快速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特征。这不是用眼睛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必须通过比较,同中求异,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要按照“先面后点,抓取特点”的原则,逐步达到认清事物本质的目的。

  要勤于向专家请教。个人的观察能力再强,往往在一些专业问题上却不一定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新闻的主要方面。此时,就要借助专家的力量,帮助自己来观察新闻事件。正如笔者在2011年4月25日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民房火灾现场,就是通过询问灭火专家,才了解到了消防官兵如何开展灭火救援和营救被困群众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来成功写出详细报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观察方法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有关实验数据表明,人从现实世界中接受的信息,85%是由眼睛获取的。所以,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睛获取更多的信息,在具体的采访活动中,现场观察既是记者采访的基本工作,也是他们完成采访的重要手段,观察方法在采访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获取直接感受,使新闻报道更具真情实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新闻采访更需要记者加强现场观察,采访新闻事件时,通过对人、对事、对物、对现场环境的直接观察,有时会使记者“触景生情”,获得真切的、具象的感受,得到真实、生动的新闻写作材料。这样的报道往往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获取真实材料,使新闻报道具有可信性。现在有不少读者觉得一些新闻报道失实,可信度不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记者仅凭采访对象的口头介绍或摘编网上消息进行报道,而没有到现场去看个究竟,没有获取新闻现场的第一手材料,报道的可信性程度难免不强。所以笔者每次采访,都坚持深入现场获取第一手的真实资料,2010年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为了采写《帐篷派出所挂牌办公》的报道,笔者钻进面积不足16平方米的帐篷里,切身感受民警的办公条件。

  加深认识事物,使新闻报道具有深刻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深化、飞跃的心理活动过程。新闻报道不仅要报道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要从新闻报道中启发读者思考。笔者在浙江采访“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时,不仅深入报道了浙江的整治措施,更是深入全面分析了浙江采取的措施所针对的火灾隐患,为其他地方整治火灾隐患提供借鉴。从而使报道不仅具有可读性,更具指导性。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9&id=488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