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传媒观察 > 正文

2013中国十大传媒事件(上)

信息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浏览量:1176更新时间:2014-01-03 14:34:00

资深传媒人盘点

    《传媒》杂志原执行社长、中国铝业报副总编辑 周志懿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挂牌成立:让1+1>2

  尽管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广电总局的合并早有定论,但3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挂牌依然不失为2013年中国传媒行业的头件大事。

  在任何一个国家,传媒管理的体制与主管机构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行业的发展与繁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原有机构设置基础上,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传媒科技的日益进步,媒体融合成必然趋势,市场规律已经促使传媒单位先行一步。在国外,传媒集团除书刊以外往往包括通讯社、报纸、期刊、网站、电影制片厂、电台、电视台、卫星传媒、院线平台等,报社可以有自己的广播部,电台可以有自己的报社编辑部。然而遗憾的是,那些极少数中国传媒融合的先行者们却大多一度遭遇了部门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尴尬。按照媒体类别进行管理,各自审批的管理体制使广电行业、报业出版业画地为牢,老死不相往来,报业出版传媒集团只有报刊纸媒没有视听媒体,广电集团没有平媒的支持与配合,产业融合困难重重。显然,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已经并不符合中央政府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和鼓励跨部门、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媒体并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的远景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挂牌是应运而生,顺势而为的壮举。

  有专家认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成立,有助于解决妨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有利于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传媒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传媒集团做大做强,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规范文化市场,有利于实现文化“走出去”。从这些意义上说,两个部门的合并毫无疑义会起到1+1>2的效果。

  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成立之后, 5月10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正式成立,成为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局。此后各省级广电部门与新闻出版部门的合并也开始大规模铺开。

  相关链接:

  历史沿革

  (一)新闻出版总署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成立。

  1949年11月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是其前身。

  1954年国务院成立,调整原政务院组织机构,撤销出版总署。

  1985年在文化部设立国家版权局,将文化部原出版局改称国家出版局。国家出版局与国家版权局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国家出版局局长兼任国家版权局局长。

  1987年撤销国家出版局,设立直属国务院的新闻出版署,保留国家版权局,继续保持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形式。

  2001年新闻出版署更名为新闻出版总署,升格为正部级机构。

  2001年国家版权局和新闻出版总署成为正部级单位,仍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6]

  (二)广电总局

  1949年中国广播事业管理处、广播事业局

  1952年中央广播事业局

  1982年广播电视部

  1986年广播电视部与文化部电影局合并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1998年广播电影电视部改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7]

  (三)机构合并

  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日更名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著作权管理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

    2.上海报业合并:抱团取暖正当时

  这依然是一个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强力推动的案例。

  10月28日,上海同城两大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合并为上海报业集团,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使之迅速成为传媒行业的热点事件。

  有专家担忧,上海报业的合并是行政主导的结果,不符合报业市场化的发展规律。但真正了解中国传媒行业发展史的人会发现,纵观中国传媒业的分分合合,行政力量始终是主导事件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传媒改革,从广州日报率先成立报业集团,再到浙报集团的整体上市,其背后都有“行政主导”的结构性因素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既便在行政力量强势主导之下,不同的传媒集团仍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更大幅度的改革,中国传媒业的“深层改革从来都是以‘权力中的权利’为特征进行的,即先由行政‘权力’力量强势主导或推动,再在优势建立过程中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权利’”。可见,在中国特定的传媒管理体制下,媒体发展的关键并不取决于是行政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而在于,媒体的操盘手是否能借力打力,使合并后的传媒生产要素能从单一的物理捆绑升级为真正的化学反应,使之产生更大的生产力。如若不能,既便是市场化主导的合并,一样可能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从目前的趋势看,上海报业的合并显然不会成为这样的“鸡肋”。众所周知,2012年开始,中国报业经营形势日趋严峻,这使得原来具有先进意义的同城竞争策略发生变化,曾经繁荣的报业明显“产能过剩”。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同城纸质媒体“单维度竞争”显得黯然失色,而报业在数量上的减少,是一种全球性趋势。上海两大报业集团合并,正是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抱团取暖的最佳时机,也必然会削减部分同质化的报纸,这是上海传媒业把握大势、应势而为的必然选择。最新的消息显示,自2014年1月1日起,《新闻晚报》将停刊。

  相关链接:

  文新集团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之一,成立于1998年7月25日,由文汇报和新民晚报联合组建而成。集团现拥有17家报刊,包括《文汇报》、《新民晚报》、《SHANGHAI DAILY》(英文《上海日报》)、《东方早报》、《上海东方体育日报》5份日报;《文学报》、《文汇读书周报》、《上海星期三》、《新民晚报社区版》、《行报》、《外滩画报》6份周报;《新民周刊》、《新闻记者》、《今日上海》、《上海滩》、《新读写》、《私家地理》等6份刊物,另有文汇出版社、文新传媒网站以及彩信手机报等,形成了日报与周报,早报与晚报,中文报与英文报,半月刊与月刊,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结构合理、品种较为齐全的媒体产业群。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10月9日,是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为龙头组建的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媒体集团。拥有9报3刊和一个网络版。其中包括:大型综合性日报《解放日报》;新型综合性都市日报《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全国最早的文摘类报纸《报刊文摘》;融新闻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周报《申江服务导报》;面向中学生的外文报纸《上海学生英文报》。此外,还有《人才市场报》、《上海计算机报》(后改名为《网络时代报》)和《房地产时报》。3家刊物和一个网络版是:市委党刊《支部生活》;大众文学刊物《上海小说》和面向新世纪的综合性刊物《新上海人》(原《行政与人事》)以及《解放日报电子网络版》。

    3.打击网络大谣:网络成媒体管理主战场

  “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一度有人用这句话来描述曾经的网络世界。然而自2013年8月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网络传谣造谣行动覆盖全国,从幕后走到前台,从线上走到线下,从虚拟世界延伸到现实社会。“秦火火”(网名)、“立二拆四”(网名)、薛蛮子、周禄宝……一个个曾在网络世界里恣意妄为的“网络大鳄”,在这次行动中被扒光了外衣,公开了网络背后不为人知的丑行,令社会大跌眼镜。

  其实,一帮所谓的网络推手为吸引眼球肆意炒作早已成为公害,而且已经借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炒作炮制了一批所谓的网络名人,这帮人因炒作而走红,进而对炒作更加肆无忌惮。一些所谓的网络名人长期在网上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并以删除帖文替人消灾、联系查询IP地址等方式非法攫取利益,在互联网世界大行其道,早已成为公开的事实。

  相关数据显示,新浪和腾讯微博中,10万以上粉丝的大V超过1.9万个,百万以上粉丝的大V超过3300个,千万以上粉丝的大V超过200个。网络名人这个群体,在引导网络舆论、处置网络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打蛇打七寸。有关部门对网络大谣的严厉打击可谓击中要害,深得民心。但也有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认为,“杀一儆百”固然必要,但网络大谣并不等同于网络大V,对网络大V一棒子全盘否定的作法颇为不妥。有关部门在打击造谣传谣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保持互联网世界的活性,保护网民正当的言论自由。

  2013打击网络造谣传谣的行动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也昭示网络成为政府成为媒体管理的主战场。有专家指出,对网络世界的有效管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从完善法治入手,寄希望靠一场运动进行打击依然可能死灰复燃,唯有健全互联网世界的法律法规,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才是根治互联网造谣传谣顽疾的根本之道。有理由相信,2013打击网络大谣,只是中国互联网规范管理的一个开始。

  相关链接

  2013年政府公布的网络大谣的代表性人物

  秦火火、杨秀宇

  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员工:秦志晖(网名“秦火火”,男,30岁,湖南省衡南县香花村人,高中毕业,曾是尔玛公司员工)、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男,40岁,吉林省白山市七道江镇人,系尔玛公司创办人)。

  为提高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非法牟取更多利益,秦、杨等人先后策划、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吸引粉丝,使自己迅速成为网络名人。如“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2个小时就被转发1.2万次,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诬称这一道德楷模的形象完全是由国家制造的;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蓄意炒作,编造了一些地方公务员被要求必须向红十字会捐款的谣言,恶意攻击中国的慈善救援制度;并将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记者、社会名人和一些普通群众作为攻击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伤。

  周禄宝

  与杨秀宇和秦火火不同,微博上拥有110万粉丝的周禄宝则热衷在网上搜集负面信息,在精心选定目标对象后,以在个人微博、博客等发布或扬言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发布负面帖文、揭露对方隐私为由,实施敲诈勒索。

  傅学胜

  傅学胜,男,1966年生,江苏省东海县人,大学文化,上海雷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人代表。傅学胜与黄某因经济纠纷素有积怨,一直耿耿于怀,伺机进行报复。在网上搜索并迅速“锁定”黄某公司所在地某副区长、公安分局长为攻击目标,像导演大片一样,编造了所谓《“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长》帖文发布到网上,称其“贪污受贿20多亿、拥有60多处房产、包养10多名情妇,并杀害企业家黄某”。该谣言迅速被境内外网站、微博大量转载、评论,网民点击量逾千万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012年12月底,傅学胜因参与中石化某项目招标失利心怀不满,为泄愤报复,把矛头对准了中石化。他花数天时间炮制并在网上发布《俄罗斯艳女门续集:中石化再曝非洲牛郎门》的造谣诽谤网帖,称“中标的公司利用‘非洲牛郎’对中石化负责招标工作的一名女处长实施性贿赂,才得以中标并获利40万美金”。为达到“轰动效应”,傅还专门花数千元雇佣了网络水军进行转载顶贴、恶意炒作。

  薛蛮子

  拥有1200万微博粉丝量的网络大V,微博认证信息是“天使投资人、微博打拐发起人之一”。前不久还向社会言说“遏制丑陋现象就是微公益的正能量”。话音未落就因涉嫌嫖娼、聚众淫乱被警方抓获。公众眼中的“网络名人”成为卖淫女口中的“老顽童”、“郎哥”,让一大批粉丝大跌眼镜。

  文明上网协议

  文明上网七条底线

  根据我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国信办鲁炜主任提出了网络空间的“七条底线”,我们每位网民在自由表达自己意见和诉求的同时,也要遵守“七条底线”,文明上网,争做文明网民。

  七条底线是根本,不能突破;是方圆,不能逾越。我们广大网民积极宣传落实“七条底线”,争做文明网民,净化网络空间,还网络一片“蓝天”。

  内容:

  1.法律法规底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时候,无论是网上网下,都将始终做到违法必究;

  2.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地制度保障,我们要积极拥护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制度;

  3.国家利益底线,作为国家公民,时刻维护我们伟大祖国的利益,这也是宪法赋予我们每位公民的光荣义务;

  4.公民合法权益底线,我们在网络反腐的同时,切忌不能以“艳照”等不健康、不正当甚至违法手段对别人进行,否则不仅触犯法律,也侵犯了无辜者的合法权益;

  5.社会公共秩序底线,网络世界必须也要遵循一定的秩序规则,唯有如此大家才能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6.道德风尚底线,崇尚美德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网络空间里也要讲道德,不做有违道德之事;

  7.信息真实性底线,要求我们在上网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而不能以讹传讹、散发谣传,积极宣传政府部门发布的真实信息。

    4.陈永洲案:媒体高调背书的背后

  记者因职务犯罪被抓的事情并不新鲜,之所以陈永洲案可以列入2013中国传媒十大事件之一,有三个理由:

  其一,在陈永洲遭遇跨省抓捕后,陈所在单位连续两次在报纸头版发表声明,高调质疑长沙警方抓人的合法性,迅速引起社会乃至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一家媒体如此态度鲜明地利用公共资源为记者背书,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传媒行业实属罕见;

  其二,在《新快报》高调发表声明之后,一些知名媒体及媒体人,在事态没有明了之前,忽视对事件的客观求证,草率迎合《新快报》的声明,貌似传媒江湖仗义的侠气,实则反映出传媒行业在商业化、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浮燥。从这个角度上看,陈永洲案给转型中的国内媒体敲响了一记警钟;

  其三,相比以往被抓的所谓“记者”,陈永洲的记者身份显得更加正统,根据长沙警方披露的案情及陈自己在媒体上展示给公众的供述,陈永洲的确受公关公司的托请,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发表了针对中联重科的不实报道。表面上看似乎只是陈永洲的事,但一篇不实报道从采写到审稿,经过三审三校的流程仍能大篇幅见报,远远超过了陈永洲的能力与权限。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永洲案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也隐隐约约地展示了一些利益集团与新闻记者之间的利益纠葛,而陈永洲绝对不是个例。

  近些年来,随着媒体商业化的加剧,“允中守直的媒体风骨,时常被无孔不入的名缰利锁绑架。尚不健全的法治精神、市场精神,各种失范、失序、失德的现象,前所未有地考验着新闻人的良知与操守。”“一些媒体从业者以舆论监督之名,行要挟逐利之实,把媒体平台当成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私器。一些利益集团,千方百计阻挠新闻舆论监督,以各种收买笼络、威逼恐吓甚至是挖设陷阱的手段,试图‘摆平’一些意志薄弱的媒体或记者。一些企业在恶性市场竞争中,变相供养记者,污染媒体环境,推促一些传媒机构走向堕落……”,这就是陈永洲案昭示的社会现实。陈永洲案再次提醒我们,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必须警钟长鸣,媒体公信力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关链接:

  一、陈永洲案事件经过

  5月27日 《新快报》刊发了《中联重科再遭举报财务造假记者暗访证实华中大区涉嫌虚假销售》一文,报道了中联重科去年在华中大区涉嫌销售造假事件。

  7月10日、11日 中联重科董事长助理高辉在微博上将陈永洲的记者证及身份信息公开,称相关报道为虚假报道。

  8月7日 针对新快报社、陈永洲本人以涉嫌侵犯名誉权对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及高辉提起诉讼,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立案。

  9月16日 长沙市公安局直属分局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对陈永洲予以立案。

  10月15日 长沙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发出网上追逃。期间,陈永洲一直蒙在鼓里,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0月17日上午 在报社正常工作的陈永洲接到警方电话,称要向他了解关于此前陈宅失窃事。

  10月18日上午 陈永洲与妻子共同来到约见地点,结果被长沙警方带走。

  10月21日上午 陈永洲妻子委托的律师在长沙市第一看守所会见了陈永洲,了解相关案情。

  10月23日 新快报针对记者陈永洲被跨省刑拘发表声明。

  10月26日 陈永洲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已被长沙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10月27日 《新快报》头版就陈永洲收钱发表失实报道发声明致歉。

  11月1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宣布决定,免去《新快报》社长、总编辑李宜航和副总编辑马东瑾职务,由《羊城晚报》社社委孙璇担任《新快报》社新社长兼总编辑。此前一天,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建议,立即调整新快报社领导班子。

  二、近年来遭刑拘的记者

  2008年1月8日, 《法人》记者朱文娜报道“因涉嫌诽谤罪”遭拘传,朱文娜为警方拘传记者第一人。

  2013年7月23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涉“损害商业信誉罪”遭通缉。

  2013年8月11日,《财新网》记者陈宝成涉非法拘禁罪被山东警方逮捕。

  2013年9月30日,《新快报》记者刘虎涉诽谤罪被批捕,曾实名举报马正其。

    5.《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源自韩国,扎根乡土,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名人代际沟通野外综艺纪实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2013年10月11日首期CSM46城收视率即获得1.423,第二期火速涨到2.588,第三期则攀升至3.01,随之而来的是翻了一倍的广告,以及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的话题刷屏。不少观众在看过节目之后产生了生个孩子的冲动,哪怕他(她)们还是单身。

  《爸爸去哪儿》也给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波。从各大电视台发布的2014年度新节目编排表来看,最起码有不下20档节目与亲子有关。青海卫视的《老爸老妈看我的》、陕西卫视的《好爸爸坏爸爸》、浙江卫视的《我不是明星》、《星星知我心》,还有《我猜我宝贝》、《辣妈学院》、《爸爸请回答》、《宝贝看你的》……让你“亲子”没个够。不仅如此,《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明星孩子的衣着装备也成了模仿对象,“爸爸去哪儿”成了购物网站的热搜词。而节目的每一个外景地,即便是北京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这个此前无人知晓的小山村也几乎一夜间声名远播,成为一些市民“周末游”的最新热门去处。

  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一档综艺节目吸引社会眼球成为最受人热议的话题,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到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再到湖南卫视的这档《爸爸去哪儿》,各大卫视在节目形式与内容上的火拼客观上给受众带来一个又一个的视觉盛宴。然而与此前的综艺节目相比,《爸爸去哪儿》的火爆的确有些与众不同。

  当野外综艺的形式与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的内容相结合,一下子将观众的视线从灯光刺眼的演播大厅拉到了风景无限的现实生活,进而“终于有了摆脱不是举手就是转椅类节目的机会了”。一档亲子节目引起全社会讨论,当然也折射出了一部分社会现象。当明星在演戏、唱歌时,离老百姓的距离自然会远,而当大明星同样深入田间地头,同样会被熊孩子气得束手无策,同样因为不会给孩子冲奶粉而焦头烂额时,他们在观众心里的形象才亲近、立体起来。

  总之,《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再次提醒传媒人一个真理,在媒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关链接:

  一、《爸爸去哪儿》简介

  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大型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中国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该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节目于8月开始录制,并于2013年10月11日接档选秀节目《快乐男声》。这是湖南卫视继《变形计》之后又一档真人秀亲子互动节目,并由《变形计》制作人谢涤葵和《我是歌手》制作人洪涛联合操刀打造。

  二、野外综艺

  野外综艺是什么?

  简单来说,野外综艺就是将我们传统的谈话式,游戏式的综艺节目搬离摄影棚,走出电视台,在一个野外的地方进行拍摄。在“爸爸我们去哪”当中去的农村,就是经典的野外综艺形式,在国外收视火爆。

  韩国有的野外综节目连续22周突破30%的收视大关,韩国综艺节目历史上第一个突破40%平均收视率,曾经获得韩国综艺节目历史上最高51.3%的收视率,主导着韩国礼拜日晚上最黄金时段,KBS,MBC,SBS的节目,也几乎都清一色离不开最真实,24小时拍摄的野外综艺节目。

  三、《爸爸去哪儿》火爆背后的关键词:

  1、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拍摄(郭涛换裤子的时候还得遮住镜头),所以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你所看到的内容,几乎不存在多少“作假”的可能。

  2、1000小时素材精剪成90分钟

  3、萌甜憨淘酷每个宝贝都有脚本

  4、团队默契磨合了近15年

  《爸爸去哪儿》的主创团队,正是由湖南卫视《变形记》的谢涤葵团队打造,《我是歌手》的制作人洪涛担任监制。

本文地址:http://gzsjx.gzrbs.com.cn/detail.php?cid=3&id=753 转载请注明出处!